考研是一项小火慢炖的工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得是一步一个脚印,像走长征那样走下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几乎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去过。也从来也没有过睡到自然醒的惬意生活,我总是想着可能就因为这一时的懒惰,一切都不同了。所以,我非常谨小慎微,以至于有时会陷入自我纠结中,像是强迫症那样。
如今想来,这些都是不应该的,首先在心态上尽量保持一个轻松的状态,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虽然考研是如此的重要,但它并不能给我们的人生下一个定论。所以在看待这个问题上不可过于极端,把自己逼到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
而在备考复习方面呢,好多学弟学妹们都在问我备考需要准备什么,在我看来考研大工程,里面的内容实在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近我花费了一些时间,整理了我的一些考研经验供大家参考。
篇幅比较长,希望大家能够有耐心读完,文章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21)自动控制原理或(827)信号与系统或(844)自动化检测技术
参考书目为:
(821)自动控制原理
卢京潮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刘慧英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导教·导学·导考》,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胡寿松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827)信号与系统
段哲民等编,《信号与系统》,西北工业出版社,1997年
吴大正主编,《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 范世贵等编《信号与系统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第2版),西北工业出版社,2001.5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对于这类词汇,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分类记忆法,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比较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同类词汇收集在一起同时记忆。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写作用词的准确度和自由度。例如:damp,wet,dank,moist,humid都含“潮湿的”意思。damp指“轻度潮湿,使人感觉不舒服的”。wet指“含水分或其他液体的”、“湿的”。moist指“微湿的”、“湿润的”,常含“不十分干,此湿度是令人愉快的”意思。humid为正式用语,常表示“空气中湿度大的”。比较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形近词放在一起,加以区别来掌握单词的方法。记忆时把一组组,一对对的单词同时记忆,在记住单词拼写的同时,还掌握了词与词的区别和各自特殊的用法,于是将平时极易混淆的单词清楚区别开来。例如:attitude态度,看法;gratitude感激,感谢;latitude纬度;longitude经度。
(2)基础词
这类词汇是初高中学过的,不要以为很简单不当回事儿哦,往往在历年考研英语作文中很多大家就写不出来需要用到的基础词汇。
这一类词汇,我么可以巧妙应用时间差强化记忆。遵循人的记忆规律,区别开时间段,每隔几个钟头重复记忆,效果自然会更好。建议大家平时针对一定数量的单词量进行反复记忆,中间间隔的时间不宜过长,两至三个小时为妙。然后,每隔几天后再把此前背过的单词复习一遍,如此循环下去,单词的任务量会越来越轻,自信也会相应提高。一件看似无聊单调的事情,在合理的时间安排中,变得不再枯燥,效率自然也就高了。但是,这种学习方法要求你必须能够坚持下去。
(3)生僻词
这类词汇我们可以根据常见搭配还有真题例句来加深理解。
需要强调的是:不要想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不要想背一遍就能熟记,需要每日坚持单词,并且要攻克熟词掌握生义(比如coin不仅是表示“硬币”,还有“编造,捏造”的意思)。单词背一遍是没用的,背两遍运气好能过线(大部分过不了),想要十拿九稳至少背五轮吧!
英语基础很好的每天背50个左右单词,英语基础较好的每天背30个左右单词,英语基础较差的每天背10个单词左右。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赶紧洗漱完之后就背单词,先复习昨天和前天的单词,然后再背今天的单词任务。背单词不要心急,不要图快,不要想一口气背完考研5500个单词,最重要的是基本功要扎实,要日积月累,要坚持到考研前一天,每天反复背才能记忆深刻。
除了用以上方法背单词,我们还可以从词源学角度,加入词根词缀来帮助记忆单词。虽然说加入词根词缀会增加自己的单词量,但是一旦掌握到了他们的意思,那么就可以一下子记下相同词根词缀的一串词。当然,我们不是词源学专家,引用词根词缀来记单词只是为了我们更加容易的掌握比较复杂难记的单词。因此,同学们不要独自深究词根词缀的用法,以免经脉错乱,走火入魔。
(821)自动控制原理专业课复习
关于专业知识的复习学弟学妹们也问得多,我自己复习的时候也觉得头大,那时候问学长学姐,他们都说你自己好好看两遍,看着看着就看出什么是重点了,例如科学(Science):是指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对各种定量规律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你还没看完一遍,觉得又是知识点呀、又是题型,乱七八糟。其实每一章节的内容书上基本上都是按照顺序写的,大家可以边看书边做个大表格,把每一时
期重要的考点总结出来,总结完这个详表,保管你的内容已经掌握了50%以上,例如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是系统数学模型的图解化,由信号线、分支点、相加点、方框四种符号组成。 动态结构图变换的基本法则:变换前后必须保持所有前向通道传递函数的乘积不变。七月前我只草草过了一遍课本,7、8月我就开始仔细看书,分题型做笔记、做表格,真的很有效果!做题的话大概8月开始,集中做真题,这个不仅可以帮你巩固背了的知识点,还可以帮你找重点。11月12月,部分基础题基本都没问题了,就可以写写大题了,也可以自己总结了背背。
上面说到我是八月开始做专业知识的真题,大概做了两年的(应该有三十多套),做的时候不翻书,就像考试一样这么做下来。我建议大家在看了一两遍书的基础上再做题比较好,这样可以检查自己哪些地方掌握得不好,以便在后面的复习中巩固加强(其他科目也是如此)。
在这边插一个题外话,不仅是这些专业课,其实公共课的真题也是需要多刷一些的,但是多刷也并不是没有技巧,无脑的刷数量,比如公共课英语部分,在做《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的时候,题目很多,乍一看起来好像题目没有规律可言,但其实出题人也是有局限性的,题目的设置与考察也都有类似的地方,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其实可以利用题目中的解析去做一个梳理总结,公共课政治在做《政治新时器》的时候,也是有需要梳理的,一些题目在设置上是有出题人偏好的,这时答案中就会有体现,体现出哪一个知识点是重要的,是常出现的,所以也建议和英语一样,多看解析,找出适用于自己做题习惯的规律。
我还做了研教新版练习题,基本上覆盖了专业课所有的知识点、重要的题型、方法。同时,对经典题型和重要考点进行了总结,还提供一题多解,便于同学们对重要方法和题型有更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难度适中,普遍都比较适用,如下图:
除了做模拟题之外,我自己还有一个比较喜欢的记笔记的方法,就是分题型来记笔记,我除了做专业真题,还看了三轮参考书,一遍专门整理可能出的知识点,一遍整理难点,第三遍整理试题,这样下来知识点又好好地回顾了一遍。之后9、10月继续做近两年的各校真题,边做边摸索怎样答题,因为基本上是主观题嘛。通过做的真题,基本上可以总结出这几年来的重要考点和出题风格,很多题都是同一个考点换一个题型。话说今年的题重题率太高了哈,拆开卷子我一度以为拿了去年的卷子。差不多就这样吧,关键自己理解消化,不要死记硬背。
举个例子:假如一本笔记是40页,自己尝试了一下,一天多的时候可以背6页,少的时候可以背4页,那定计划的时候就要按照一天5页的标准去制定计划,这样8天可以背完,但我们制定计划的时候给自己的时间不要定8天,而是10天。一本笔记的时间是10天,如果有4本笔记那总的时间就定50天,这样即便我们有几天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最后结束时也是可以按时完成任务的,而且多半会提前完成任务。
能够按时甚至提前完成任务是件很开心的事,对接下来的复习也会比较有信心,也不会因为自己计划被打乱而慌乱。当真正开始复习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心态的平和实在是太重要了,在考研的任何时刻都有可能因为心态的问题而崩掉。
复习肯定是一轮比一轮快的,因此每一轮都需要新的计划,两轮复习之间可以选择调整一下,我大概是进行了6轮——8轮。
我是从学长学姐那里买到笔记,然后自己研究课本一到两遍,把自己的一些理解和自己觉得重要但笔记上没有的东西补充到笔记上,这样比较节省时间,知识点也会比较全面。卖笔记的学长学姐那儿一般也会有前几年的真题卖,也一并买下来就好。不过在买笔记和真题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鉴别,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复习专业课之前,我为了之后的时间不会被不会考的知识点浪费,很早就开始看真题。当然,只看真题的题目,然后根据题目在参考书的目录上作上标记。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直接、高效。但也会先入为主,以至于后期我一直反复背自己认为会考的知识点,对那些可能会考但是没有考过的知识点投入时间过少。现在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不要看真题,先踏踏实实地全面的作好第一遍的笔记,然后把那些绝对不会考的内容删去。
很多人说专业课这门难啃、枯燥,但是我备考的时候真的最喜欢看这方面了,以至于书都被我翻烂。其实这专业课书很有条理,并且前后联系很紧,大家沉下心来看完一两遍就会摸出道道来。作为跨考生,我觉得我就是通过这本书对这个专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喜欢上它的。复习我基本也是用框架的复习方法,先做详细笔记,再做框架,然后分题型总结,再背。
以上就是我的考研备考经验,暂时就这么多,以后想到了会在添加的,写的比较乱,从早上一直写到现在,也真心希望能帮到大家,因为去年我打算备考时,自己搜集了很多资料,过程也很艰辛,当时很无助,感觉考研真的什么都是要靠自己,那时候就想等考完了一定要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so there I am。
研究生不是终点,只是个过程,希望大家无论成败,都要把备考时养成的好习惯保持下去,才能让你一直进步,毕竟,以后能让自己这么心静的时候,不多了。
还想要说的是,考研不易,我手中还有一些考研资料,包括历年真题、一些笔记、专业课视频等,都可以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下载,在上面找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