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 可编辑可修改 《虽有嘉肴》导学案
复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3.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复习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2.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复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关于典章制度的书籍,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该书相传是由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整体把握
课文节选自(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节选这一部分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看仍值得重视。
课文先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着,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正因为学习是体验“至道”的最好途径,自然也只有学习了之后,才能了解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只有把知识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教给别人,也才能知道自己哪些地方真正懂了,哪些地方还不懂,而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才能自我鞭策,更努力地去弄懂。由此,得出课文的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教人是学习的一半”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
这里,由讨论“学”,过渡到了“教”,粗看起来,逻辑并不严密,但仔细思索玩味,不乏辩证的思维:其一,教和学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有教才有学,二者相互依存。所以我们看到《兑命》中“教”和“学”字形上都用的是“学”字,正印证了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二,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教”“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既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学习,体验道,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自我反省,同时强调教育者在教的过程中,也会深化认识,发现自己理解上不透彻的地方,并努力改进。 三、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乎:是一种固定倒装句式,正常语序是:其谓此乎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七.通假字
兑命:“兑”通“说”yue,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学学半:第一个“学”同“敩”,教导。 八.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目的。 (2)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3)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九.词类活用
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益处。 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味美。 弗食 名词作动词,吃,品尝 十、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学(xiao):同“敩”,教导。;
学(xue):学习
其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 代词,它的(指嘉肴) 不知其善也 代词,代至道 知 不知其旨也 知道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十一、特殊句式
1. 弗食,不知其旨也 判断句
2. 其此之谓乎 倒装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其谓此乎 3. 弗学 省略句 弗学之 十二.至今沿用的成语:
教学相长:通过学习,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十三.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归纳作者的论述过程。
3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参考答案: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开头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论证”。 3.从写法上看,课文主要有哪些特点
其一,使用较多的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句式整齐。两两相对。三个对
偶句: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
而是主从关系。
5.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给我们的启示。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
4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
式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十四.写作特色 1.类比手法
2.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3.多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十五.拓展链接
《礼记·学记》中的格言警句: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十六.理解性默写:
1. 《虽有嘉肴》中的 , , 。两句用美味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2. “教”与“学”是一体两面的事情,在《虽有嘉肴》中,告诉我们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才能发现问题,完善自己的道理的句子: , 。
3. 《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