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地膜甘草混作孜然套作玉米间作菟丝子共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7 11:20: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膜甘草混作孜然套作玉米间作菟丝子共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作者:王成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 要:瓜州县自2007年开始甘草种植以来,随着甘草面积的逐年扩大,现全县甘草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但近年来受重茬种植产量下降和甘草市场价格连续下滑双重压力的影响,对甘草种植模式进行积极的探讨,甘草混作孜然套作玉米间作菟丝子共生成为当地种植的新模式,呈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甘草;孜然;玉米;菟丝子;混作;套作;间作;共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在推广的甘草种植示范实践中,瓜州县布隆吉乡农技人员成功的摸索出地膜甘草混作孜然套作玉米间作菟丝子共生栽培技术模式,一般三年生甘草鲜草产量为30000kg/h㎡左右,当年孜然产量750kg/h㎡左右,玉米产量6000kg/h㎡,次年菟丝子籽产量750kg/h㎡,第三年菟丝子籽产量750kg/h㎡。该模式弥补了三年单种甘草收入低,降低了甘草市场价格下滑的风险压力,表现出立体互补优势明显,种植甘草当年收入23250元/h㎡,次年收入30000元/h㎡,第三年收入120000元/h㎡,三年平均年收入57750元/h㎡,较单种甘草三年平均年收入高27750元/h㎡。

甘草,别名甜草、密草、甜根、美草、国老,以根味甘甜而得名,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玉米,原名:玉蜀黍,别名:罗谷·棒子、包谷、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潮汕话;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高大草本。

孜然也叫安息茴香、野茴香,学名为枯茗,为伞形花科孜然芹一年生草本植物。 兔丝子:别名黄缠,又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有补肝肾、益精髓、明目之功效,是美容养生滋补佳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一、合理倒茬,深施基肥

前茬以小麦、玉米、棉花为宜,忌孜然、豆类茬口。前茬作物收获后耕翻时深施农家肥45000kg/h㎡左右,16%过磷酸钙750kg/h㎡,灌足冬水。

地膜甘草混作孜然套作玉米间作菟丝子共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yzk558wt51cf865breu5a66i6tmib010u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