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什么是(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也不都是职业病。
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有其特定范围,即国家政府部门规定的法定职业病,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可依法享受职业病待遇。
法定职业病有哪些
我国法定《职业病目录》分10大类115种,其中:
尘肺病(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
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有哪些
主要有粉尘、噪声、高温、毒物(包括:氯气、二氧化硫、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苯、二甲苯、汽油、四氯化碳、氯乙烯、氯丙烯、三硝基甲苯等)电离辐射、局部振动等。
尘肺病及其预防
尘肺病是指因吸进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会产生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全身无力等症状,重者丧失劳动能力。
尘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业人员所接尘的时间、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劳动者个体条件等因素有关。尘肺发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的特征,一般在接触粉尘5-10年发病,有的可长达15-20余年。接触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也有1-2年发病的,称为“速发性尘肺”。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改善作业环境和操作方法,降低粉尘浓度 * 使用防尘口罩(面罩)
* 按期健康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预防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并发症
棉纱布口罩能否当做防尘口罩配备
绝对不允许将纱布口罩当做防尘口罩发放劳动者。纱布口罩阻尘率不足30%,对危害性大、5微米左右细小颗粒粉尘无法阻挡,呼吸时小颗粒粉尘仍被吸入肺内并长期聚集,可引起尘肺病。
* 接尘岗位职工必须佩带防尘口罩并及时更换滤膜。 *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 粉尘的颗粒度越小危害越大
焊接作业应注意哪些危害
焊接作业可产生多种职业性危害。电弧焊接可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烟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电焊工尘肺;氧化锰是电焊烟尘中重要毒物,长期吸入高浓度可引起慢性猛中毒;焊接电源是一种很强的光源,能产生中、短波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焊接时防护不当可引起皮肤灼伤,易引起触电事故。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听觉系统会发生从生理性反应到病理性改变的过程,即由听觉适应、听觉疲劳发展到噪声性耳聋。听力损伤是噪声性耳聋的早期表现,其主要症状:头晕、失眠、易倦、耳鸣、听力下降。另外噪声会影响人的生理、心理反应,如:心血管、内分泌、神经功能失调,烦恼、惊吓、个性改变等。消除噪声危害措施:
* 控制噪声传播:吸声、消声、隔音、隔振 * 个体防护:佩戴耳塞、耳罩、帽盔 * 定期健康检查 合理休息 苯的危害及其预防
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可发生急性苯中毒。出现兴奋或酒醉感,伴有黏膜刺激症状,轻则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重则昏迷、抽搐及循环衰竭直至死亡。
长期接触较高浓度苯可引起慢性中毒,最初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为特征的血液损害,重者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预防措施:
* 通风排毒、设备维护、防治苯蒸气逸散 * 加强健康教育、个体防护、定期健康检查
引发焦炉工肺癌原因
煤烟在高温缺氧的焦炉中产生大量气体、蒸气、烟尘,以及在出焦、熄焦过程中产生的烟尘、蒸气逸散出焦炉,弥漫于焦炉所在工作场所的空气中,它们统称为焦炉逸散物,在这些逸散物中,煤焦油是重要成分之一,内含有多种致癌物,如苯并(a)芘、苯并(b)芘萘蒽等,这些焦炉逸散物通过呼吸道侵入人机体,长期吸入较高浓度可引发焦炉工肺癌。炉顶作业风险性较大。 * 改进工艺、加强通风、降低逸散物浓度 * 加强设备维护、检修,定期健康检查 * 加强个体防护
现场急救基本知识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
在可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工作场所,如感到有头晕、头痛等不适,应立即意识到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室外休息。
如发现室内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应迅速打开门窗,开启排气通风设备,进行紧急处理,如:关闭泄露管道阀门等。迅速将伤者移到空气新鲜场所,给予吸氧,若中毒者停止呼吸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伤员注射呼吸兴奋剂,迅速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抢救,尽可能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这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最有效方法。
* 抢救者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场所应特别注意自我防护(开启门窗、送风等),抢救者要戴防毒面罩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
硫化氢为无色、低浓度时有臭蛋气味的气体,高浓度时嗅觉麻痹,故难以凭嗅味强弱来判断危险程度。当硫化氢浓度大于1000毫克/立方米,发生“电击样”中毒,几秒内倒下,停止呼吸,此时心脏尚可搏动数分钟,若立即人工呼吸,可望获救,但常因抢救失误,延误时间,无一生还。中毒后症状:
* 急性中毒意识不清,呼吸急促转向呼吸麻痹、很快死亡
* 严重性中毒头痛、胸部压迫感、乏力、眼耳鼻、咽部灼痛、呼吸困难 * 慢性中毒为眼结膜损伤,角膜糜烂、搔痒、胀痛等
*急救措施: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流通处,人工呼吸、必要时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眼受刺激可用弱碱液体冲洗
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如何体现对劳动者健康权益的保障?
* 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 采取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工作场所 *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 * 提供合格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注意维护
*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并将结果向劳动者公布
* 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 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应设臵警示标志
* 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 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职业危害作业,不得安排孕妇、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害的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