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七年级(上)
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每题2分)
1.(2分)下列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狭隘(ài ) 蜷伏( ju!n) 哺乳(b?) 绅吟 拈轻怕重 ...B.慷慨(k!i) 禁锢(gù) 庇护(b? ) 纯粹 惊慌失错 ...C.怦怦(pīng) 称职(chēn) 掺和(chān) 帐蓬 畏罪前逃 ..D.怅然( chàng) 虐待(nüè) 干涸(hé) 惩戒 怪诞不经 ...2.(2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贵阳一号线开通首日,东西两边的客流量大相径庭,东边冷冷清清,西边却热热闹闹。 ....B.目击者说,当地人都为这两个为了一些蠢事而打架的成年人感到大窘,同时,一些年轻人还在旁边怂恿他们。 ..
C.期末考试快到了,好朋友对小明说:“虽然你段考语文没有及格,但我相信你经过认真的复习,期末考试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加油。 ........
D.“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日读书,犹如攀爬梯子,通过攀爬无形之梯,我便可时刻丈量自己到底领略到多少人生真意。
B.《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在歌声中唤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让更多的中国人得以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进经典。
C.《流动儿童心理研究》为全国约3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提供了参考。 D.为防范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不再发生,省交管部门开展“强执法,防事故”行动。 4.(2分)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啜饮。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③④①②
B.①③④②
1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5.(2分)下列说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自古人的诗句,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樱桃桑棋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等,都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一一清明的景象和习俗。
B.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一年中的最后两个节气是小寒,大寒,其中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C.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白天最短,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南方地区还有吃汤圆,吃狗肉等习俗。 D.古诗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其中元夜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元宵节,元宵节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元宵的传统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6.(4分)阅读下面的故事,写出一个从故事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 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棍奇怪地问:“为什麽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7.(6分)综合性学习
余秋雨有一篇文幸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读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樽序(对要因读的书目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恰逢学校即将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人文艺术节的一次读书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让我们一起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吧!
(1)【留言栏】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辩论台】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更喜欢哪种阅读方式呢?为什么?
(3)【猜成语】湾想据后面的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成语。
① 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
② 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此外该词也指穿联甲骨的牛皮断了多次。典故溯源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8.(8分)古诗文默写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探究的动力。当你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话: , 。
(2)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时,我们不应该过于急躁,应当在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正如《诚子书》中用双重否定句式所说“ ”坦然面对人生之路。 (3)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画锡《秋词(其一)) (4)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 ” 9.(2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高强的本领有火眼金睛、七十二变、筋斗云和定身术,这些都是菩提祖师传授的。
B.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两次回到花果山,其中一次是因为白骨精假变成人要抓走唐僧,被悟空识破并将之打死,唐僧认为悟空滥杀无辜,便写了贬书。另外一次是唐僧被盗贼捉住,孙悟空将金箍棒变大将盗贼压死,后来将强盗之一的杨老儿之子杀死,唐僧大怒,念起紧箍咒将他赶走。
C.《西游记》第九十八回情节:唐僧一行上山直至如来佛之雷音寺,拜见如来。因唐僧未备礼物只拿到无字经书。唐僧再来求佛,阿傩、迦叶得到唐僧的紫金钵后,方传真经。 D.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回长安后,唐僧捧经登台,忽听八大金刚召唤,便腾空而去西天。其中如来授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 10.(3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3
文段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从文段中可知孙倍空想借“芭蕉扇”的目的是“扇息火焰山过去”和“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那么结合原著可知,孙悟空共三次借调芭蕉扇。
二、阅读(共37分 11.(8分)古诗阅读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关中大旱便不弃官离职前往秦州今甘甫天水县),亲人大部分分散在东部战乱地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作,其人被誉为“诗圣”,其诗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
B.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诗人从视觉、触觉的角度描绘了边城同样战事频繁、戒备森严的背景和荒寂凄凉的景象,为“月夜”渲染一种压抑、凄凉的气氛。
C.颔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诗人由望月怀乡自然引出对弟弟的思念,“分散”即哀,“死生”即痛,此中哀痛于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尾联中一个“长”字,既说明时间之久,又体现状况之频繁,战乱兵还没有止息,诗人含蓄地表现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寄托着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 E.全诗语言朴实自然,辞浅而情深,情景交融,哀感动人。诗人将个人的家庭遭际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句句写景言事,句句抒感含情,意境凄楚,诗情浓郁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贯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参明”这句诗。
12.(11分)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4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於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於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 (f? ):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④虿(chài):蝎子一炎的毒虫。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入方欲行电 .B.一狼径去 .C. 止增笑耳 .D.屠自后断其股 .
是方啮竾,而遽死耶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拊床而止之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同的一项是( ) A.久之,目似瞑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拊床而止 .D.举烛而索 .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是鼠之黠也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