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民工家庭迁移的代际差异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4 1:53: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农民工家庭迁移的代际差异研究

农民工家庭迁移的代际差异研究

马肖曼

摘 要:运用“20XX年国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西南地区两代农民工首位外出者在外出时间间隔、受教育程度和年龄方面等方面对家庭迁移的影响,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首位外出者为已婚的群体中,第二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容易带动家庭迁移;性别方面,第一代农民工,外出者中的女性对家庭迁移没有显著影响,而第二代女性外出者对家庭迁移的影响显著。在受教育程度、年龄、民族方面西南地区两代农民工外出者对家庭迁移有显著性差异。可见,随着人口流动的发展,农民工家庭迁移呈现明显的代际差异趋势。

关键词:西南地区;农民工人口;家庭迁移;代际差异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XX)17-0022-05 引言

近年来,流动人口问题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重要议题。20XX年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指出,人口流动的家庭化趋势明显,到20XX年我国夫妻共同流动的家庭比重已占到85.5%[1]。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西南地区农民由单个人流出向带动整个家庭迁移转变。然而受生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农民工流动的结构特征也在发生着变化,出现了农民工新生力量,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就业、收入水平、家庭观念、社会认同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或第二代农民工”[2]。第二代农民工在流量和流向及外出结构方面代表着人口迁移变动的新趋势。因此,对于两代农民工流动代际差异的研究成为农民工流动的热点话题。 一、文献综述

农民工问题在社会学领域研究得比较早,研究涉及的内容和范围也十分广泛。有学者认为,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现象的出现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社会上的原因。经济上认为城镇的发展为农民提供职业选择的空间,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是

1

农民经过经济利益的权衡比较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在社会原因方面,以社会关系网为纽带,为了整个家庭及子女成长而做出的家庭化流动[3-4]。从外出农民工理性选择的角度,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结论,在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分析中,指出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可以解释农民工在追求收入、获取资源和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农民工获得越多的比较收入,越愿意选择永久性迁移,对新环境的适应性越强,能够获得的资源越多,越愿意永久迁移[5]。李成斌通过对两代农民工迁移心态的比较,认为第一代农民工的外出心态是基于生存理性,而第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心态转变为发展理性为主,也就是第二代农民工把“根”从农村拔出来了,生活方式趋于城市化,情感认同偏向城市,价值取向背离乡土[6]。朱明芬研究表明,杭州外来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发生率逐年上升。人口迁移的间距越来越短,迁居方式也更加城市化[7]。

近年来,关于西部地区人口家庭流动的研究比较少。一些学者对农民工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迁移网络对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民族村的农户受地方风俗习惯和传统思想束缚愿意外出的劳动力少于汉族农户[8]。迟松剑从人口特征、流动特征和职业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民族因素对少数民族和汉族流动存在差异[9]。也有学者认为国家政策的支持是人口流动的诱导因素,政策的放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速了西部人口流动的步伐,西部地区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恶劣的生态环境迫使农民走向城市寻求生存之路[10]。 随着第二代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不断改变着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状况,以往数据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外出动因方面是有差异的。两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对未来期望上有明显的不同,第一代农民工对城市认同较弱,以同乡为主要交往对象,随着年龄变老,可能会考虑返乡劳动。而第二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不愿返乡[11-12]。个体特征和家庭生命周期对人口家庭迁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农民工的個体特征影响后续成员的迁移,在家庭生命周期处在前、中、后期不同阶段,家庭成员结构、年龄结构和流出结构对迁移产生不同影响[13]。有些研究者基于成本-收益的角度认为老一代农民工更看重货币化净收益的多少,而新一代农民工则逐步倾向于重视非货币化福利,如工作环境、工时长短、发展前景、福利等[14]。

通过对以往关于农民工外出流动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我国农民工人口流

2

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已经很丰富,近两年研究农民工的代际差异的文献不多,针对西南地区农民工家庭迁移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将对西南地区农民工家庭迁移及影响因素进行代际差异性方面的分析,按照首位外出者的出生年份划分为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对首位外出者的个人特征和家庭迁移状况进行对比。在新迁移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分析两代流动农民工群体对家庭迁移的影响程度。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20XX年国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流出地角度入手,通过对西南地区农民工流动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是非常明显的。为此,我们抽取了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四个典型省份的农民工流动数据进行研究。样本数据的抽取以首位外出者年龄在13岁以上为标准。其中云南1 082户、四川473户、广西2 034户、贵州2 504户,共计6 093个家庭户的11 643人口流出,考虑到流动人口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会对其个人特征及迁移意愿产生影响,研究从生命历程理论出发,将出生时间作为代际划分的标准:以1980年出生为界,出生在1980年以前的流动人口定义为第一代农民工,1980年以后出生的流动人口定义为第二代农民工,其中第二代农民工有3 558户,第一代农民工家庭2 535户。

研究中涉及的人口流出是指人口从西南四省流出的人口,我们是按照家庭户籍人口外出状况进行的统计分析,因此文中的家庭迁移是指家庭中有两个及以上人口迁移的行为,迁移过程可能是后面迁出成员追随首个外出者的有顺序迁移,也可能是几个家庭成员同时迁移。 三、家庭迁移现状的代际差异比较 (一)家庭迁移基本情况

表1为数值型变量影响因子,从每个影响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显示,两代农民工的家庭规模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均以4人户家庭居多。外出年份方面,第二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平均晚两年外出务工,但是,两代人外出人数最多的年份均是20XX年,可见,随着时间的变迁,虽然第二代农民工势力不断在涌现的同时,第一代农民工外出的数量并没有出现减小趋势,反而人数是逐渐增加的。

3

搜索更多关于: 农民工家庭迁移的代际差异研究 的文档
农民工家庭迁移的代际差异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z7ec4cndu7wp9920czo7b3ef97x1a0100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