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①③ 【答案】A 【解析】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详解】材料强调,东西德的统一受到了西方文化“经年累月”的影响,这体现了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故题肢①正确;“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故题肢③正确;文化的差异既可能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也可能是不同非意识形态的反映,故②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④错误。故选A。
18.“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的是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隐性传播”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都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③体现了内外因的关系,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9.2018年起,南京市民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免费阅读经推荐的百万部好书。倡导阅读好书是因为
①毎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阅读百万好书获得的 ②阅读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有时起决定作用
④阅读是一个让人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熏陶的过程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解】②④:南京市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经推荐的百万部好书。倡导阅读好书是因为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阅读是一个让人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熏陶的过程,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②④符合题意。
①:实践和文化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养,而不仅仅是通过阅读百万好书获得,①错误。 ③:一定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③错误。 故本题选C。
20.故宫博物院大力推动“数字故宫”建设,让传统文化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建立无墙的博物馆。“数字故宫”建设
①有利于消除时空的局限,满足国民的精神需求 ②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③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 ④能够促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B. ①③
【详解】②④:故宫博物院大力推动“数字故宫”建设,让传统文化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包括故宫资讯、导览、藏品、展览、学术等在内的10余类故宫文化资源与服务形态。这一举措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有利于促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没有体现消除时空的局限,满足国民的精神需求,①不合题意。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③是不科学的。 故本题选C。
【点睛】相对稳定性≠鲜明
民族性。
的C. ②④
D. ③④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
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
21.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中秋月圆的千里相思,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守岁祈福的拜年团圆。年年岁岁,庆祝的形式虽然变了,但正是有了这些仪式的存在,才有了节日里不同寻常的意义,才能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的是
①通过人们的主动践行,仪式才能发挥应有的精神作用 ②文化活动会影响人的成长发展、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 ③人的文化素养是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和逐步提高的 ④仪式因其古老悠久,所以能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强调正是有了仪式,人民在不同的节日,举行不同的仪式,开展不同的活动,才有了节日的意义,才能唤醒人们的记忆,增强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说明通过人们的主动践行,仪式才能发挥应有的精神作用,人的文化素养是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和逐步提高的,故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与题干主旨不符,不选;④错误,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所以仪式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故本题答案为B。
22.2018年10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上海成立长三角总部和上海总站。双方将围绕重大文化项目、服务长三角、版权运营、体育产业、影视剧译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这是基于: ①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文化发展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③文化是增强地域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是对一定经济和政治A. ①② 【答案】C 【解析】
集中反映
C. ②③
D. 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B. ①④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的相关知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重大文化项目、服务长三角、版权运营、体育产业、影视剧译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这是因为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发展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文化是增强地域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②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央电视台与上海市加强文化合作以促进上海经济发展,①强调的是经济对文化的作用,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未体现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且文化也不是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④中的“文化是……集中反映”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23. 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暨2013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于2013年9月27日在山东省曲阜市举行。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
①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同和普遍规律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表明儒学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强调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故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④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24.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和艺术。它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让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由此可见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①人口迁徙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先是民族的,后是世界的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选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没有涉及到人口迁徙。③选项错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说明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选项入选。在丝绸之路上,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和艺术,而且它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让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由此可见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④选项入选。选D。
【点睛】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表现 民族文化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原因 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规律 世界文化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的规律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结论 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25.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展示、交流、合作、提升”为宗旨,以“海丝建设”为主题,邀请来自30余个国家的350余名艺术家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泉州分场、南音大会唱、海丝艺术发展论坛等活动。艺术节的举办 ①展示了参与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 ②促进了参与国之间文化的传播、融合和趋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