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临安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3 3:53: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临安市

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临安市人民政府

一、修订《临安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必要性

1、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人民群众渴望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优生优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人们愈来愈渴望享受优质教育。在当前教育成本投入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只有达到规模办学,才能形成优质教育效能。以省、杭州市示范学校为参照标准,我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匀,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到2006年,全市有省、杭州市示范小学19所(5/14)、就读学生15098人,占小学生总数32416人的46.5%。省、杭州市示范初中15所(6/9)、就读学生12901人,占初中生总数20517人的62.88%。而且,这些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锦城城区和几大集镇上。

2、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涌进城镇务工经商,一方面,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一方面,这些人子女就学给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锦城街道、高虹镇、青山湖街道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若不能尽快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将

无法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题。例如锦城街道2006年承担非本地户口初中、小学学生人数比2002年大幅度增加,增加人数为1353人,增加比例为91.7%。

3、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全市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的需要。全市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原来按9‰的人口出生率制定的规划已不能完全符合人口出生率只有7.3‰的现实。通过对“临安市各乡镇1—16周岁人口情况”和“临安市人口出生率趋势情况”分析可知,从1990年到2005年的15年时间里,我市每年出生人口呈大幅下降的趋势,全市出生人口从1990年的7024人下降到2005年的3816人,整整下降了46.3%;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14.2‰下降到2005年的7.3‰,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幅度50%。从时间段分析可见,1990年为人口出生的最高峰,以后逐年减少,1991年—1993年的三年为一段,每年出生6000多人;1994年—1996年为一段,每年出生5000多人;1997年为分水岭,当年出生人口为4500多人,以后每年出生人数基本维持在3200—3900余人,不足4000人。因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学龄人口锐减,一些学校原规划规模已无法达到。

4、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法规政策对教育资源整合的要求。有关教育法规政策对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提出了要求,尤其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

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04?47号)明确要求:以县为单位认真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并抓紧实施。各地要按照“高中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原则,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到2007年,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而我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相对滞后,学校数还比较多,尤其是我市校均规模在全省、全市都处于低水平。2006年,我市小学、初中校均规模均低于杭州市、浙江省市均水平,初中校均规模是杭州最末位,小学校均规模仅超过淳安。尤其是於潜片,除於潜镇中外,学校规模普遍偏小,现有初中13所,其中独立设置的只有5所,8所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均规模411人,比临安市平均数少251人。最少的学校只有3个班。

二、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原则

1、均衡性原则。规划调整重点是跨乡镇初中调整。初中布局调整到位后,原初中校址可办中心小学或教学点,原小学校址可办公办中心幼儿园,闲置校产可置换、出售。

2、集聚性原则。初中布点向中心集镇集聚,小学布点向乡镇政府所在地及中心村靠拢。原则上,行政区域调整前的老乡镇必设一所小学。新增教育资源向

搜索更多关于: 临安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的文档
临安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zbwr3bb4t7l7tx2asf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