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教学大纲
自学用书:郭伟和编著:《福利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2001年出版。 参考书目:1、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葛寿昌主编:《社会保障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汪翔、钱南著:《公共选择理论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一、
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紧密联系,而且是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程之一。 (二)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掌握:
1、了解社会福利的意义和沿革;2、理解社会福利的评价标准;3、正确分析市场经济的合意性;4、弄清政府介入经济的原因、职能及效果;5、科学分析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与社会福利的关系;6、把握社会救助的经济实质和手段;7、正确认识社会保险建立的必要性及其经济社会影响。8、客观评价世界上三大社会保险基金经营模式的利弊,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保险改革的模式取向;9、掌握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论证这一理论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二、
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
(一)总体要求
在本课程教学或自学中应熟悉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能运用福利经济学原理科学评价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合意性,尤其应能联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加深对社会福利问题的理解。 (二)考核目标
试题可能涉及自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所有内容,因此考生在学习时,必须全面了解,重点把握。 本大纲考核要求中,按照识记、领会和运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福利经济学导论
一、学习目的
1
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掌握以下内容:
1、社会福利和效用的涵义;2、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属性和意义;3、福利经济学的沿革。 二、考核要求
(一)社会福利和效用的涵义
1、识记:①边际效用递减规则;②基数效用的涵义;③序数效用的涵义。
2、领会:①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和个人福利的判断标准;②社会福利的向量和矢量概 念。
(二)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属性及意义
1、识记:①福利经济学概念;②福利经济学的属性;③福利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2、领会:①福利经济学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区别;②福利经济学的意义。 (三)福利经济学的沿革
领会:新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 社会福利标准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掌握以下内容:
1、帕累托标准;2、卡尔多、希克斯、西托夫斯基标准的内在联系。 二、考核要求 (一)帕累托标准
领会:①帕累托法则的涵义;②帕累托最优的涵义。 (二)卡尔多、希克斯、西托夫斯基标准的内在联系 1、识记:①庇古标准;②李特尔标准。
2、运用:试分析卡尔多、希克斯、西托夫斯基标准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 市场经济的合意性考察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掌握以下内容(因考虑到考生没有学习过《西方经济学》,总体市场的交易及合意性可不作为必考内容):
1、西方经济学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描述;2、市场均衡的合意性论证;3、福利经济学定理。 二、考核要求
(一)西方经济学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描述
1、识记:局部均衡状态。
2、领会:①经济体制的概念及分类;②借助图示描述单一产品市场的交易。 (二)市场均衡合意性论证
领会:依照帕累托标准论证单一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合意性。
(三)福利经济学定理
2
1、识记:①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含义;②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含义; 2、领会: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各表明的结论。
第四章 市场失效与政府介入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掌握:
1、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2、政府的经济职能;3、政府干预经济的缺陷;4、对待政府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基本态度。 二、考核要求
(一)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
运用:试分析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1、领会:“相机抉择”经济政策。 2、运用:试述政府的经济职能。 (三)政府干预经济的缺陷
领会:政府干预经济容易失效的表现。
(四)对政府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优劣的评价
领会:1、对政府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基本态度;2、谈谈道德调节经济活动的必要性和利弊。
第五章 垄断与帕累托效率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掌握:
1、 市场的分类及各类市场的特点;2、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3、垄断的成因和对策。 二、考核要求
(一) 市场的分类及各类市场的特点
1、识记: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概念。
2、 领会: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独家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二) 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1、识记:①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概念;②寻租成本的含义。 2、领会:①垄断的“资源配置失效”;②垄断的“资源运用失效”。 (三) 垄断的成因和对策
领会:①垄断的成因;②政府对垄断应采取的措施。
第六章 外部效应与帕累托效率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使考生掌握:
3
1、 外部效应的概念、特征及分类;2、外部效应对帕累托效率的影响在产量上的特征体现; 3、消除或控制外部效应的措施。 二、考核要求
(一) 外部效应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1、识记:①生产外部性理论的含义;②外部经济效应的概念。
2、 领会:①外部经济效应的特征;②外部经济效应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之。 (二) 外部效应对帕累托效率的影响在产量上的特征体现
领会:①外部效应产生的经济原因;②外部负效应对帕累托效率的影响在产量上的特征体现;③外部正效应对帕累托效率的影响在产量上的特征体现(图示)。 (三) 消除或控制外部效应的措施
1、领会:①科斯定理;②外部效应的法律系统解决办法。
2、运用:试述外部效应的行政解决办法。
第七章 公共物品与帕累托效率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应使考生掌握:
1、 公共物品的概念、特征及分类;2、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条件;3、公共物品的现实供应方式。 二、考核要求
(一) 公共物品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1、识记:公共物品的概念;
2、 领会:①公共物品的特征;②公共物品的分级分类,并举例说明之。 (二)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条件
1、识记:①边际替代率;②边际转换率;③私人物品的帕累托有效供应条件的公式及含义;④“搭便车”心理。
2、领会:①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有效供应条件;②靠市场自发调节不能实现公共物品帕累托有效供应的原因。
(三)公共物品的现实供应方式
1、领会:对政府提供的免费福利应持的态度。
2、运用:分类叙述公共物品的现实供应方式。
第八章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使考生掌握:
1、社会救助的经济实质;2、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3、贫困的成因;4、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5、社会福利函数;6、收入再分配的支出政策。7、收入再分配的税收(收入)政策。 二、考核要求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