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钱学森》看后感
从小就听说钱学森的事迹,对我国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感到崇高的敬意。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我国不久前拍摄了名为《钱学森》的电影,以此纪念为中国“两弹一星”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功臣们,特别是“航天之父”——钱学森。星期天晚上老师和班委组织大家一起在班里观看了这部电影——《钱学森》。
钱学森1935年9月留学美国,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先后获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和航天、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课题,在28 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1954 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引起了控制领域的轰动。1957年,《工程控制论》获中国科学园自然科学一等奖。同年9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界TFAC理事会常务理事,他成为该组织第一届理事会中唯一的中国人。1986年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并相继当选为政协第七、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91年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4年在中国工程院第一次院士大会上,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将原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完成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并参与了很多美国的科学研究,他在美国拥有很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是他却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当他决定回国时,杜布里奇校长问他:“你回去能干什么,难道要去种苹果吗?”,而钱学森回答说:“如果这是报效祖国的方式,我也愿意去做。”最后,杜布里奇校长再次挽留他是说:“中国没有航空科技,一点一没有,一个杰出的航空科学家回到
农耕社会,能做些什么呢?”钱学森回答道:“在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回国。”1950年当他正准备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的重重干扰,甚至以间谍罪将其逮捕,后又遭到美国移民局软禁了五年之后,都没有动摇回国的信念。我想,钱学森幼年肯定受过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他的祖父或父亲一定把爱国的中国最传统最优秀的文化知识搬移到了他的骨子里,否则他的意志哪有那般坚定,宁死不屈。这是胸怀坦荡、高风亮节、宁折不弯、誓死报国的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品格在钱学森身上的映现。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政府的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帮助,冲破重重阻力,不惜用在朝鲜战争中俘虏的11名美国高级将领作为交换,最终钱学森于1955年10月回到祖国。
回国后,钱学森还为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去东北等一些地区考察,为制造中国的火箭而努力着。中苏关系破裂后,面对前苏联撕毁协定,撤走专家的困难局面下,他带领着科技人员艰苦奋斗,依靠我国的自身力量,实现了导弹武器研制试验一系列重大突破。1962年2月钱学森指导设计的我国第一枚液体控制火箭发射成功。同年11月,协助聂荣臻同志成功组织了我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把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70年4月,他牵头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1971年3月,组织完成“实践一号”卫星发射实验,首次获得我国空间环境探测数据,为我国研制卫星积累了经验。1972年至1976年,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领导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指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钱学森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的高度忠诚,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他始终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敏锐的政治眼光,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和理论研究工作。他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对祖国和人民
无限忠诚,始终把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
钱学森同志具有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他对科学执着追求,青年时代就已成为世界知名科学家,回国后勇敢承担起创建我国航天事业。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淡薄名利精神、终生治学精神。钱学森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当年他在美国留学时,凭他的才学在美国一定会很有作为,但是他没有留在美国,而是一心回到了祖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钱学森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也是淡薄名利的一生,他如果要在政治上有所图,他可以成为将军,成为高官,但他对这一切都不在乎,并总把自己作为一名科技人员看待。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奠基人;参与“两弹一星”研制,他在许多方面都有伟大的成就,可以说他将与中国历史上的张衡等伟大的科学家一样永载史册。但他并不满足,生命给予他一天,他就学习一天,就是在晚年,在病蹋上也在从事科学研究,他的这种生命不息,治学不止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09电信二班 091012120 郭 彬 201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