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创建工作表 姓名: 学科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EXCEL中的重点和基础,也是实际应用中用途最广泛的部分。 在教学中除了 刘旭红 七年级信息技术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北镇一中 辽师大版 讲授基本知识技能外,还相应地做出补充练习,使学生能深入灵活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学 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使用公式和函数两种方式进行数据的求和、求平均值的计算方法, 并掌握单兀格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公式、函数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Excel 数据计算问题,当函数不能解决时,会使用公式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独立思考解决冋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中感 受到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大部分学生有初中信息技术基础。通过前面章节对工作表基本格式设置的学习,对 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学习 EXCEL中的数据计算可以理解和掌握。 EXCEL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复习旧课,提问 2、PPT公布本 节课学1、 回答老师的问题 习任务和所用 EXCEL表格的 存放位置。 2、 学生了解本次任务要 求和学 习目标。 通过提问,使学生回顾上 次课重要知识 点。 集中学生注意力,让 学生了解课堂任务,提高 学习兴趣。 描述excel数据计算的应用场景,展 示公思考问题,产生好奇和 求知思考问题,产生好奇和求 知式和函数在EXCEL数据计算中 欲。 欲。 的强大功能,提出疑问 1?认识公式 利用投影、图片和操作演示讲解 EXCEL的公式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并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2?布置任务 布置任务,让学生复制教师机的成 绩.XLS文件到自己电脑上,打开, 完成如EXCEL表中小计、平均分、 总分的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点评、教师讲解操作 教师针 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集中讲 解演示共性问题操作和知识点。 函数的结构 通过示例、图片讲解函数的组成。 5、函数的一般操作方法 通过一个例题演示函数的操作方 法,操作技巧。 6、自动求和 教师点评 教师讲解什么是自动求和,通过例 题完成自动求和的操作。 学生的操作。 4、 观看演示,思考老 师提出的问题。引导性 提问,帮分小组交流、 讨论,最后单独完成任 务 观看教师演示。思 考教师的提问 观看演示,并跟着 教师操作。 学生在各自电脑上 引导性提问,帮助学 生理解公式的结构、含义。 让学生在思考中学 习,锻炼思考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师向学生演示、讲 解任务中有代表性的操作 并对重点部分做出强调、 总结,使学生能领会操作 要领,掌握知识和技能。 完成“平均分”的计算,并 掌握函数的基础上, 使用“自动填充”完成其 学习函数使用的简便形式 它各项“平均分”的计算。 ――自动求和。 教师操作演示、学生 活动、教师指导点评。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电子白板出示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以及教学基本 要求 利用白板出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例 题、习题 预习教学内容 有的放矢学生更好掌 握知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米用任务驱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并能过小组合作完成。整个教学 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实践, 一个个任务迎刃而解。在课堂中学生处于动脑、动手、 交流的状态,学习氛围体现出了和谐高效。 七、板书设计 1 ?知道了工作表格的基本概念。 2 ? Excel 界面 3.创建好友联系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