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离培养检验:常规植物病理学方法
第六章 检疫性细菌病害
1. 简述玉米细菌性萎蔫病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症状表现特点、病原分类地位、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美洲—美国(1897)、加拿大、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波多黎各、圭亚那、秘鲁、巴西;
欧洲—前苏联、波兰、瑞士、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 亚洲—越南、泰国、马来西亚。
症状表现特点:典型的症状是矮缩和枯萎。
早期感病—矮化,萎蔫,雄穗退色早枯枯萎死亡; 叶片-淡绿色-黄色条斑→干枯 →褐色→枯萎;
植株生长期—维管束红褐色,植株高度受影响,横切面维管束切口处有黄色菌脓 ; 雌穗—大多不孕;
雄穗—过早抽出并变成白色,在植株停止生长以前枯萎死亡。 病原分类地位:薄壁菌门 Gracilicutes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泛菌属 Pantoea
检验方法:1. 产地检验-甜玉米叶片病斑 2. 病原物分离检验-
⑴ 伊凡诺夫培养基:菌落黏性大;
⑵ 黑色素培养基:30 ℃ 7d-菌落中心黑色,边透明。
3. 血清学检验-琼脂双扩散、荧光抗体法 防治措施:加强检验检测,防止传入
2. 简述梨火疫病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症状表现特点、病原分类地位、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国外的分布状况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25000→1500株
南部Poachimstal损失94%/4年 英国:12000棵发病树(1966.4.1-11.5) 荷兰:寻子-200万棵,火棘-13000棵
红果树-8700棵,花楸-4500棵 德国:梨树-18000棵 症状表现特点
花腐 病原直接侵染开放的花引起花腐(早春)。
溃疡 溃疡是指前一季越冬溃疡边缘的病菌在春季重新造成侵染的结果。 枝枯 嫩枝是除花外最感病的部位。
果腐 梨火疫病可引起幼果和成熟果实的腐烂,果实表面通常有菌脓或菌束。 病原分类地位
9
薄壁菌门 Gracilicutes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欧文氏菌 Erwinia 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1. 产地检验-田间检查与观察
2. 症状检验-与梨梢枯病(不为害大枝和茎干,病部无细菌溢)区别。 3. 选择性培养基检验
⑴ MS培养基-菌落中心橙黄色,边缘光滑透明
⑵ CG培养基-火山口特征(29 ℃ 48h) ⑶ Zeller改良高糖培养基-27 ℃ 2-3d培养,3-7mm菌落半球形凸起,橘红色(中-蛋黄,边-光滑 ) 4. 幼梨切片接种-乳白色高度隆起的球状菌脓 。
5. 过敏性枯斑反应-石楠、烟草和蚕豆叶片-坏死反应。 6. 血清学检验
⑴ 常规血清学方法-免疫荧光、ELISA、ODD等。 ⑵ 免疫分离法检测技术-利用抗血清特异性吸附目标菌。 7. 核酸探针技术及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32P标记—102-105个菌体
PCR技术—50个菌体细胞
PCR-斑点印迹+反印迹杂交—20个菌体
已被列为中国的检疫性病害,目前国内尚未发生。该病害能借助于多种途径迅速蔓延扩展,且易传染,难以控制,所以很难防治,应加强对该病的检疫
3. 简述柑橘黄龙病在国外的分布状况、症状表现特点、病原分类地位、检验方法和防治措施。
国外的分布状况
亚洲—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泊尔; 非洲—津巴布韦、 南非、马达加斯加、斯威士兰、留尼旺; 欧洲—希腊、葡萄牙、意大利; 大洋州—澳大利亚;
中国: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四川。 症状表现特点
夏梢、秋梢发病最多,其次是春梢。
春梢病叶→叶脉肿突呈黄白色或淡绿色→叶质硬化→叶片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变为均匀的黄白色
夏秋冬梢病叶→叶脉基部开始变黄→脉梢扩展形成黄色网络→黄绿相间斑驳或均匀黄化→病梢落叶
病树→病梢落叶
→果实—小而畸形脐部不着色,呈青果或绿果 →根—大根腐烂脱皮,木质部黑色 病原分类地位
10
薄壁菌门 Gracilicutes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泛菌属 Pantoea 检验方法
产地检验-10-12月症状明显时期检查梢叶片的斑驳症状。 生物学诊断—鉴别寄主是柑、蕉柑和甜橙;
方法:冬芽枝段→椪柑实生苗→接种→截去实生苗顶部→新梢症状→诊断 电镜检查—病树或待测叶片叶脉筛管细胞内的病原细菌;
荧光显微镜检查—茎和叶柄韧皮部切片→荧光显微镜→黄色荧光团块(黄龙病特有); 化学诊断— 嫩茎叶柄叶脉横切面→ 染色FBA 5-8min →韧皮部筛管细胞中见到红褐色细菌(福建农学院);
血清学检测— ELISA法、间接荧光免疫法、Dot-ELISA法、Dot-IF法检测出典型病株中的柑橘黄龙病。 防治措施
① 禁止从病区引进苗木和接穗;
② 培育无病苗木,在距病树5Km以远的隔离区建立无病苗圃; ③ 防治传病的木虱,防治适期为卵期和若虫期; ④ 及时挖除病树;
⑤对零星的轻病树可注射四环素,以抑制病情,同时必须严防木虱传病。
4.细菌病害的传播特点是什么?
绝大多数可以通过种苗传播,通过种子传染的占40%。特点是种子带菌率高,但传病率比较低;细菌在种子上存活时间短,一般不超过半年;细菌繁殖快易造成流行;检测精度低、防治难度较大。
5.简述细菌病害的检验与诊断要点。 种传细菌的检验一般较为困难,准确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在分离培养时常被生长快的腐生菌污染,难以很快获得纯培养;其次是鉴定比较困难,要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性状测定。6.病害如何检验?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育苗发病观察、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噬菌体检测法等。近年采用的有Biolog、脂肪酸分析和PCR探针技术等。
第七章 植物检疫性病毒病害
1. 解释概念:鉴别寄主:对特定病原物有特殊反应或表现特定症状的植物。 鉴别寄主谱:、枯斑寄主、初生症状、次生症状、 PMTV、ToRSV
11
2.检疫性植物病毒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哪些? 目前在病毒检测中采用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血清学方法、利用鉴别寄主进行生物学鉴定以及电镜观察等。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毒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开发出多种灵敏快速的PCR扩增和核酸杂交技术用于病毒检测,极大提高了病毒检测效率。
3.以番茄环斑病毒为例,说明危险性病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其与检疫的关系。 传 播:
短距离传播—汁液接种(草本寄主)、嫁接和介体线虫(木本植物)传播。 远距离传播—随寄主植物的种子和苗木调运进行传播。
说明所有植物病毒都可随种苗、种薯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传播,尤其在以球茎、块根和接穗进行繁殖的作物中特别重要,有些还能以种子传给下一代。 检疫:
由于病毒随种薯、种苗和种子传代时,不产生明显症状,从外观难以判断,必须采取特定的检测方法。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在植物病毒的检疫检验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以番茄环斑病毒为例,生物学检测法病毒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此外还可以用电镜观察、血清学和PCR检测结合等方法。
4.PMTV在马铃薯上引起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答:帚顶症状—节间缩短,叶片簇生,一些小的叶片具波边缘?植株矮化、束生。 在马铃薯 Alpha、Arran、Pilot、Arran、Consul和 Record品种上这种表现很明显。 奥古巴花叶 —基部叶片?不规则黄色斑块、环纹和线状纹。
在Crais’s Royal、Ulster Glade和 U1ster Ranger等品种植株中部和顶部叶片也表现为奥古巴花叶,但植株不矮缩。
褪绿V型纹—大田植株的下部叶片早期表现为奥古巴花叶,以后易于出现褪绿V型纹症状。
5.ToRSV引起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①桃树茎痘病—树干上出现茎沟和茎痘
顶端生长不足→叶片褪绿或褪色→茎出现凹陷和沟槽→同时有耳突症状→主茎下部的木质部裂解。
②桃树黄芽花叶—
病树叶芽→黄白色叶簇→枝条光杆;
新感染的植株叶片→不规则退绿斑→ 坏死斑→叶片脱 落; 第二年感病枝条→浅黄色黄芽→正常生长 →产量降低.
③苹果结合部坏死和衰退病—?苹果树被侵染→枝条稀少→叶变小、退绿→顶端生长减少→树干增粗;
?病株开花增多→果实变小→果皮颜色加深→树皮颜色淡红→皮孔突起;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