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被侵染→在愈合坏死斑上部表现肿胀→愈合斑部分或全部裂开→树皮内侧变厚,多孔。 ④葡萄黄脉病— 葡萄被侵染→叶脉黄化→叶片斑驳、褪绿环斑、卷叶→叶变小→节间缩短→顶端丛生→矮化→坐果率低→果小→严重的绝产。
6. 试述PMTV 、ToRSV的传播途径
7. ToRSV已经明确的株系有哪些?
昆诺藜或苋色藜:局部褪绿斑和坏死斑,系统的顶端坏死; 黄瓜:局部褪绿斑,系统褪绿和斑驳;
菜豆:局部褪绿斑或坏死斑,系统皱缩和顶叶坏死; 番茄:局部坏死斑,幼叶系统斑驳和坏死;
矮牵牛:局部坏死斑,嫩叶表现系统的坏死和枯萎;
烟草:局部的坏死和环斑,幼叶系统坏死,褪绿环斑和线状条纹。
第八章 检疫性植物寄生线虫
1.简述马铃薯金线虫的分布,症状特点,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检疫方法和检疫处理的措施。 答:分布:主要分布在位于温带地区和热带较高海拔或近海地区,在欧洲和南美洲各国、中东地区、亚洲的日本、菲律宾、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的72个马铃薯产区 症状特点:发病植株在田间呈块状分布。 病株?生长矮小?茎细长?开花少或不开花; 叶片?黄化、枯萎?严重时植株早死;
根系?发育不良?根表皮受损破裂?结薯少而小。
开花期拔起根部,可见到许多黄色的未成熟雌虫露于根表面。雌虫成熟后变为褐色胞囊,作物收获后这些胞囊遗留土壤中。 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马铃薯金线虫发育的起始温度为10℃,发育适温为25 ℃,但在25 ℃以上发生量急剧衰减。适合在气候凉爽的地区发生。 检疫方法:产地检疫:
重筛过滤检验-30,60,100目筛,观察胞囊 。 漂浮法检验-利用漂浮器。
挖根检验法-观察病根上球形雌虫和胞囊。 口岸检测:
隔离种植检查- 获取根样,用立体显微镜下解剖观察或用特异性的DNA探针来鉴定。 检疫处理的措施:禁止从疫区调运种薯 2.简述香蕉穿孔线虫的分布,症状特点,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检疫方法和检疫处理的措施。 答:分布:世界大多数香蕉商业产区,主要在澳大利亚及中美洲、南美洲、部分非洲和太平洋地区以及加勒比岛国
症状特点:不同的寄主被害后所表现的症状不完全相同。
13
香蕉地上部—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片小,枯黄,坐果少,果实小。
香蕉根—表面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病根皮层红褐色条斑,根组织变黑腐烂。 其他寄主植物— 根部出现大量空腔,韧皮部和形成层可完全毁坏,出现充满线虫的间隙,使中柱的其余部分与皮层分开,根部坏死斑橘黄色、紫色或褐色,坏死斑外部形成裂缝,根腐烂。
地上部一般表现为叶片缩小,变色,新枝生长弱等衰退症状。 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1)、特性:迁移性内寄生线虫,寄生植物根部,2龄及其以上各虫态均有侵染能力。
在寄主和土壤中都能完成生活史,在24—32℃条件下,完成1代需 20—25天。 香蕉穿孔线虫在休闲土壤中只能存活12周。 (2)、传播:
远距离传播—随着香蕉、观赏植物和其他寄主植物的地下部分以及所沾附的土壤进行传播。 近距离传播—在田间,农事操作和流水可以传播;
在发病的果园里,通过植物根系生长和相互接触以及线虫自身的移动进行传播 检疫方法:幼苗检验—漏斗法和浅盘法分离线虫。
鉴定方法—直接或利用漏斗法分离目标线虫,制片标本后观察,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检疫处理的措施:禁止入境
3.试述松材萎蔫线虫在国内外的分布状况,症状特点,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检疫方法和检疫处理的措施。
国内外的分布状况:日本(1905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韩国、朝鲜、葡萄牙、中国(台湾、香港、澳门、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 症状特点:病树针叶红褐色,全株迅速死亡。 病叶长时间不脱落。
夏季适合于发病,从患病到死亡需30天左右。
在外部显症前,木质部髓线薄壁组织被破坏,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水分输导受阻。 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移居性内寄生, 主要在树体分生组织内向薄壁细胞取食。 生育速度很快,繁殖力强。 最适宜的发育温度为25℃。
完成一个世代,15℃,12d; 20℃,6d; 25℃,6d; 30℃,3d。
高温、干旱最适宜发病、发展和病株率增高。
传病墨天牛的繁殖量越多,病情蔓延范围越广,为害程度也越重。 发生条件及发生范围:
温度和土壤中水分含量与发病率有密切关系。 高温(20-30 ℃) 和干旱有利于该病的发病。
山东、江苏、云南、辽宁东南部适合于发生于流行。 检疫方法:产地检验:
观察症状、查找天牛为害的虫孔、45天内全株枯死树等。 病原线虫检验
检测时,注意与拟松材线虫区别。 检疫处理的措施:禁止入境
4.香蕉穿孔线虫的寄主范围很广,试分析如何有效防治?
14
答:寄主范围:
香蕉地上部—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片小,枯黄,坐果少,果实小。
香蕉根—表面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病根皮层红褐色条斑,根组织变黑腐烂。 其他寄主植物— 根部出现大量空腔,韧皮部和形成层可完全毁坏,出现充满线虫的间隙,使中柱的其余部分与皮层分开,根部坏死斑橘黄色、紫色或褐色,坏死斑外部形成裂缝,根腐烂。
地上部一般表现为叶片缩小,变色,新枝生长弱等衰退症状。
第九章 危险性害虫的检疫检验与处理
2.如何认识熏蒸处理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快速、高效,费用低,残毒问题相对较轻。 局限性:须在可密闭场所或容器内进行。
3.何为低温处理?
低温处理可分为速冻处理和冷冻处理。“速冻”指货物一开始即处于零度或零下温度的处理。可有效地杀死除病原微生物外的大部分有害生物。
冷冻处理是指应用持续的不低于冰点的低温作为控制害虫的一种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对处理携带实蝇的热带水果有效,并已在实践中应用。处理的时间常取决于冷藏的温度、要求包括严格控制处理的温度和时间。 4.高温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1) 干热处理:当内部的总体温度达到要求的处理温度时,作为处理时间的开始。一般在干
热室或烤炉或烤箱里进行。
2) 热蒸汽处理:用饱和的水蒸气提高货物温度,达到所要求温度并持续一段时间。借水蒸
气在货物表面冷凝释放的潜热达到快速、均匀地提高处理物品温度。
3) 热水处理:能够除治各种有害生物。主要针对线虫和病菌以及某些螨类和昆虫。此方法
主要用于处理球茎上的线虫、其他有害生物以及种传病害。 5.植物检疫中对检验技术有何要求?
植物检疫技术不同于一般的植物保护技术,所应用的植物检疫技术必须是“快速、准确、有效”的技术。植物检疫针对商业活动中一切可能传带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若不快速、准确,势必影响正常的商品流通,带来经济损失。而植物检疫技术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快速、准确中,而且还包括无损害商品、干净彻底杀灭有害生物等方面。同时,技术必须紧跟当代科技的发展,引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检测水平及鉴定能力,使结果更具权威性
6.昆虫与螨类的检验方法有哪些?哪些只限于现场检验? 答:(一) 直接观察 (二)过筛检验 (三)解剖检验 (四)加热分离检验 (五)比重检验 (六)染色检验
(七)软X光透视检验 (八)诱捕检验 (九)检疫犬检查
15
(十)其它方法
一、二、九只限于现场检验。 第十章 鞘翅目检疫性害虫
1. 马铃薯甲虫与伪马铃薯甲虫的形态区别?
答:马铃薯甲虫:鞘翅刻点排成不规则行;腿节无黑斑。 伪马铃薯甲虫:鞘翅刻点规则成行;腿节有黑斑。 2.马铃薯甲虫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通过贸易途径,疫区的薯块、水果、蔬菜、原木及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
风、气流和水流进行短距离传播。
3.针对马铃薯甲虫的传播方式与分布情况,可采取哪些检疫措施?
1. 禁止从疫区进口种用马铃薯、对食用马铃薯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
2. 加强口岸检疫,对来自疫区或途经疫区的各类运输工具及所运载的农副产品,应严格检查其有无附着成虫,薯块中有无匿藏成虫或幼虫。 3. 加强旅检,特别注意旅客是否带有活成虫标本。
4. 搞好疫情监测,对疫区周围地区每年都要进行疫情普查和监测,掌握发生动态。
4.谷斑皮蠹的抗逆性对其自身的传播有何意义? 强抗低温能、抗干燥能力、超强的幼虫耐饥能力使其可长时间潜伏持续为害,并难以被杀灭,随寄主广泛传播。
5.如何控制红脂大小蠹的扩散蔓延?
答:根据按类划区、分区治理原则,在虫害发生外围区域,加强监测和检疫,严防害虫传入;在疫情发生区,要先在虫害发生边缘地区,采用拔除疫点、化学防治与消除虫害木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包围封锁,形成防治隔离带,限制虫害继续向外扩散,然后由外向内集中分片治理,治理一片、巩固一片。
6.如何判断调运的豆类是否携带豆象?
答:菜豆象卵产出时不能牢固黏附在豆粒上,可通过筛检查出;用油脂浸润的菜豆会变成琥珀色,被感染的会在受害处出现从一点(幼虫侵入处)向四面扩散的透明管道(有不同龄期的幼虫)的斑纹;使用X光机检测法也有良好效果。 7.比较三种豆象产卵习性的异同,并分析有何实际意义。 菜豆象
? 田间,先在豆荚上找一适宜孔或咬一小孔,将数粒卵产在其中,一般喜欢沿着成熟
有裂缝的豆荚产卵。仓内,喜在完整、表面光滑的豆粒产卵。有时卵产在地板、墙壁和包装物上。
? 产卵时分泌警戒物。卵极易脱落。
巴西豆象
? 卵产在豆粒表面,粘着牢固。
四纹豆象
? 产卵习性:卵牢固地粘附在种皮上。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