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机械化生产的地下害虫防治技术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为了适应玉米机械化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发展趋势,开发地下害虫轻简化高效防治技术已是当务之急。本年度重点在靶标地下害虫的重发区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效、低毒种衣剂和颗粒剂的田间试验示范,为最终形成适合玉米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的关键地下害虫防控技术奠定基础。 二、研究任务 (一)实验内容 1、化学种衣剂
针对不同玉米生态区地下害虫的种类差异,以蛴螬、地老虎、金针虫、二点委夜蛾、弯刺黑蝽等地下害虫为主要防治对象,筛选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安全的中、低毒化学农药作为种衣剂主要组分,明确最佳剂量。 2、复合种衣剂
针对主要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弯刺黑蝽等,开发中、低毒化学农药和拮抗微生物菌剂为主要成分的复合种衣剂2-3种,平均防效在60%以上。 3、化学农药颗粒剂
针对地下害虫,筛选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安全的多种中、低毒化学农药复配而成的新型颗粒剂1-2种,明确使用最佳剂量和施用技术。化学农药颗粒剂对靶标病虫害防效稳定达到85%以上,需超过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品种的防效。 (二)供试材料
1.供试药剂:1)30%噻虫嗪+氟虫腈 2)5%酮·恶·蜱 3)11.6%酮·甲·溴 4)立克秀(当地常规种衣剂)5)颗粒剂
2.处理方法:种衣剂:10倍稀释复合种衣剂,每一斤种子拌300毫升经稀释的种衣剂,2-3小时后取出,晾干后即可播种。 颗粒剂:穴施:每穴约2g颗粒剂,根据种植密度颗粒剂的用量分别为,5000株/亩:10kg颗粒剂;4000株/亩:8kg;3000株/亩:6kg. 行施:若为行施用,则每亩用量为10kg.
(1)1g制剂兑水2-3g,在与200g玉米种子拌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杨代斌) (2)1:50拌种 3)1:50拌种 田间试验设计 三.
1、种衣剂和颗粒剂筛选试验:种衣剂包括复合种衣剂、化学种衣剂,颗粒剂包括化学农药颗粒剂。选择历年发病生靶标病虫较重,不易积水地块为供试田。供试品种为当地主栽的普通玉米品种或甜糯玉米品种(不易倒伏)为主,按照技术要求将种衣剂均匀包衣种子表面,自然干燥后播种。颗粒剂按技术方案选将颗粒剂施入播种穴内,覆少许土,再播种。在每个试验站安排:(1)种衣剂;(2)颗粒剂;(3)当地常规化学种衣剂;(4)对照(注意对照不要设在田块边际),每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设保护行,覆膜双垄种植,亩种植密度5000-5500株。每个处理用地1亩,总用地面积约为3亩。 四 田间试验调查 1、苗期调查
(1)出苗及生长调查:在玉米3-5叶期田间调查包衣的种子出苗和长势情况。每个重复三点调
查,每点取10米长双垄调查,随机调查40株,调查3个重复。统计出苗率、植株高度,观察颜色。蜡熟后玉米穂分别收获脱粒,记载产量。采用DMRT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田间幼苗长势拍照。 表1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株高和根系的影响
种衣剂或播50%出苗日期出苗率(%) 株高(cm) 根数 根长(cm)
颗粒剂处种(月·日平差平差平异差异差异平异 期理显均均显著均显均著著著显性值 值值 性值 性 性 (2)病虫害防效调查
苗期根腐病防效:在玉米3-5叶期前。每个重复三点调查,每点取10米长双垄调查,随机调查40株,调查3个重复。统计出苗率、病株率、防效。田间防效拍照。观察、记载 病株样品,根部受害情况。.
病害防效=[(对照病株率-处理的病株率)/对照病株率]×100% 种衣剂或颗粒剂 出苗数 出苗率(平均值 差异显著性
地下害虫防效:在玉米3-5叶期前,每个重复三点调查,每点取20米长双垄调查,随机调查40株,调查3个重复。调查虫害株率。田间防效拍照。
虫害防效=[(对照受害株数-处理的受害株数)/对照受害株数]×100% 表3 地下害虫田间防治试验调查 平均值 差异显著性 %) 病 株 率( %) 防效( %)
种衣剂或颗粒剂虫口基数 为害株数防效(%) 处理/100亩)(头/ 株平均值 差异显著性
、成株期调查2 (1)茎腐病防效:株,调,每个重复三点调查,每点取在成株期(乳熟期后)
1040米长双垄调查,随机调查个重复。调查病株率、倒伏率,调查时可取样,切开病株茎基部,观察、并记录髓部组3查个10织的色泽。田间防效拍照,拍照前各处理要插好处理的标签。腊熟后每个重复随机取 鲜穂测产。100%
对照病株率]×/处理的病株率)-=[防治效果(对照病株率40()纹枯病防效:在乳熟期,每个重复三点调查,每点取210米长双垄调查,随机调查个重复。调查病株率和病级,统计病情指数。田间防效拍照,拍照前各处理要插株,调查3 个鲜穂测产。10好处理的标签。腊熟后每个重复随机取.
病情指数=[(病级株数×该病级代表数值)/(总株数×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100 病害防效=[(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的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3)粗缩病调查
在玉米9~10叶期,每个重复三点调查,每点取10米长双垄调查,随机调查40株,调查3个重复。调查病株率。田间防效拍照,拍照前各处理要插好处理的标签。 防治效果=[(对照病株率-处理的病株率)/对照病株率]×100% 3、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1)某一区域每年田间病虫害发生种类和程度具有一定的不可确定性,因此如果靶标病害或虫害没有发生或发生很轻,可按要求调查对其它发生明显的病害或虫害的防效。(2)如果发现种衣剂或颗粒剂除对靶标病虫害有防效,同时还可调查同一处理对其它病虫害的兼治效果。(3)调查中如果各处理对病虫害无明显防效,但仍可观察各处理对其它逆境因子或隐性灾害(季节性干旱、低温冷害、冻害、后期高温、干热风、渍害、烂场雨、极端天气等)的控制效果。 小区规划图 B 保护行 D A CK C E 保护C 行 A B
B A CK E D 保护 行 C 保护行 D E CK A: 30%氟虫腈噻虫嗪+ 5%B:酮·恶·蜱 立克秀C: 11.6%D:酮·甲·溴 :颗粒剂E.
备注:玉米品种郑单958,两亩地用种量6kg。 播种时间:2010年5月16日
作物前茬:小麦
播种方式:人工点播机点播 栽培方式:地膜栽培 土壤状况:中等以上肥力
玉米栽培具体:行距55cm、株距20-24cm,亩种植量5000-5500株/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