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机技术,针对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帮助和改善管理决策制定的有效的系统 2、决策支持系统分为哪几个结构:(参照P289-290)
5
①DSS 数据库②模型库③方法库④人机界面(会话部件) 3、决策支持系统特征:(P287)
①目的在于解决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问题 ②综合应用数据、模型和分析技术。
③交互式的友好的接口,非计算机人员容易使用。 ④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⑤是支持而不是代替人的决策过程。
⑥是跟踪和适应人的决策过程,而不是要求人去适应系统。 4、DSS和MIS的关系:(区别)(P286)
①观点一、MIS包括DSS;观点二、MIS是DSS的子概念;观点三、DSS和MIS自成体系
②观点三认为DSS和MIS是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工作的两种不同的发展阶段,MIS主要是以改进组织的效率为目标,DSS主要提高决策质量,改进决策的过程。
第13章
1、系统规划主要规划哪些内容:
①系统建设与组织发展的目标和战略不匹配
②已建成的系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低,对管理并无显著改善 ③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和组织变革的需要
④企业组织结构陈旧,管理落后,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 ⑤系统使用人员的素质水平较低 ⑥技术开发环境落后,技术方案不合理
⑦资源短缺,投入太少,而对系统的期望又过高 2、系统规划的方法、含义及其之间区别: ?
含义
①诺兰(Nolan)信息系统阶段论(用于指导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发展的六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模型反映了信息系统的一个客观规律,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不可跳跃的。 (图见PPT)
②组织战略集合转移法(Strategies Set Transformation):组织战略集合转移法于1978年由William King 提出,其将组织的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由组织使命、目标、战略及其它战略属性(比如管理的复杂性,改革习惯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的“信息集合”;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就是要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成为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
③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的若干能够决定组织在竞争
中获胜的区域(部门)。如果这些区域(部门)的运行结果令人满意,则组织能够赢得竞争,否则,组织在相应时期的努力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④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这种方法是基于“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基本思想,首先是自上而下地识别系统目标、识别企业的过程和数据类,再自下而上地设计系统目标,最后把企业的目标转换成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全过程。
⑤其它方法: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投资回报分析、?? ?
区别
6 ①CSF法能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但这种方法只是在管理目标的确定方面比较有效,而在目标的细化和实现方面则作用甚小;
②SST法从组织的各类相关者的利益角度识别管理目标,比较全面。但是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CSF方法; ③BSP法通过定义业务流程引出系统目标,可以定义出新的系统以支持业务流程,即把企业目标转化为系统的目标。
④将上面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称为CSB方法。它首先用CSF方法确定企业目标,然后用SST方法补充完善企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目标,最后用BSP方法校核两个目标,并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但这也使整个方法过于复杂,灵活性降低。 3、系统规划最终得到:战略规划书
第14章
1、系统开发三大方法:(重点掌握含义优缺点) ?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含义,优缺点,原则)
含义:结构化开发方法(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亦被称为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法,其是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开发方法。基于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自顶向下地进行系统整体性分析并自底向上地进行系统的逐步实施。 优点:①各阶段工作的严密性、方法性使得复杂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成为可能; ②强调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整体性和全局性,这一点对于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尤为重要; ③各个阶段的工作都以其前一阶段的成果为依据,减少了系统开发工作的盲目性
缺点:①用户需求很难在一个阶段(系统分析阶段)里完全确定,系统分析工作难度大;
②开发周期长,成本大;③系统开发早期阶段,“雷声大,风声急,未见雨半滴”,易使用户产生怠倦和抵触;④系统开发周期长,可能在系统尚未完成的时候,系统的生存环境(组织环境、需求环境)已经发生变化;⑤需要大量的开发工具支持,开发效率较低
原则:①用户参与原则:用户积极参与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全过程,是信息系统开发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的、绝对必要的因素②“自顶向下”的系统分析、设计与“自底向上”的系统实施相结合③设立检查点(Check point)、阶段审核制度:是保证结构化系统开发质量的重要保障④文档标准化机制:是开发人员与用户、开发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的基础,也是保证信息系统高可维护性、高可靠性、高可重用性的基础 ?
原型法:(含义,优缺点,原则)
含义:①所谓原型,是指由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基本或者局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个只具备基本功能、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②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是指借助于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例如RDBMS、可视化集成软件开发环境等),按照不断寻优的设计思想,通过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对原型基于用户的评价进行反复完善性实验而最终开发一个符合用户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和方法。
优点:①以“原型”作为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媒介,更易启迪衔生式的用户需求,更易地激发用户的积极性 ②缩短系统开发周期,降低了系统开发的风险 缺点:①开发工具要求高 ②解决复杂系统和大系统问题比较困难 原则: ?
面向对象(OO)开发方法:(特征)
①封装性:封装性表示将对象的属性和服务结合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单元,对象在对外服务时尽可能屏蔽对象的内部细节。其目的在于将对象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分离开来。 ②继承性:继承是面向对象特有的、亦是最有力的机制。
继承的基本思想在于类、对象在属性和服务方面的共享和传递:a.对象继承(共享)了它所在的类的结构、属性和操作;b.特殊类(子类)继承(共享)一般类(父类)的结构、属性和操作;c.特殊类可继承其一般类的属性和服务,也可定义自己的属性和服务。
③多态性:多态性表示同一消息发送到一个类的不同子类的对象后可导致不同的操作结果。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可给不同类型的对象发送相同的消息,不同的对象分别做出不同的处理。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及其含义内容:
自行开发:由系统需求单位(企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开发
委托开发(交钥匙工程):系统需求单位将开发项目完全委托给一个开发单位 合作开发:系统需求单位和外部的开发单位合作共同开发 咨询开发:需求单位以自己的力量为主,外请专家进行咨询
购买现成软件及二次开发:①目前,软件的开发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一些专门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公司已经开发出一批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专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②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系统开发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购买现成的适合于本单位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等等
第15章
1、 系统分析主要内容:
内涵:①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二阶段,其主要在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其主要通过详细调查研究和需求分析,深入描述和研究现行系统的工作流程、数据流程以及用户的各种需求,构思和设计用户比较满意的新系统逻辑模型。
②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新系统的设计质量和经济性,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③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基于对现行系统的调查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里的逻辑模型主要是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不适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内涵:①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②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分析③ 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④ 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⑤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2、 用到的相应方法工具:决策树、决策表、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 3、 系统分析结果: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4、数据字典的内容: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
5、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的方法:①由用户的管理人员向开发者介绍情况②查阅企业有关资料③召开调查会(集中征询意见)④调查表⑤调访(个别征询意见)⑥直接参加业务实践
详细调查的原则:①自顶向下全面展开②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查结合③先分析问题和原因,再设想有无改进可能(存在即合理,客观地看待系统)④遵循科学的步骤(事先规划好每一步工作,文档规范化)⑤发扬团队精神,主动沟通,亲善合作(好的人际关系使调查工作事半功倍)
6、组织结构分析的描述方法:组织结构图(分析的主要内容),组织与功能的关系分析的描述方法:组织/功能关系矩阵(分析的主要内容)
7
8
7、(必考)业务流程分析采用的是自顶向下的方法,业务流程图描述的是概要的流程;数据流程分析是结合业务流程图分析数据在各业务环节上的处理过程和计算方法
业务流程分析图例题:数据流程分析图例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