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6 1:49: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分支,是研究机体功能的科学。在医学课程体系中,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即器官、组织和细胞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产生机制、调节方式及其过程,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生命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是医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与医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研究和总结,逐步积累和发展为有关人体正常机能的知识,并形成人体生理学这门学科。要从事临床医学实践工作,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变化,首先就要先弄清楚正常人体生理功能及其规律;因为临床各种病理变化都是在生理基础上衍生或演变过来的 。所以,只有认真把握了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理论基础后,才能更有效地学好后续相关课程,因此,医学生学好生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大部分生理学知识是从各种生理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本课程安排的生理实验项目,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知识与动物实验的相互依赖关系,并实践和验证部分所学的生理学理论。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护理学、乡村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专科以及护理本科等专业。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基础和临床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也是为毕业后在医疗、卫生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时数分配 章节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实验时数 第一章 绪论 1 4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5 5 第四章 血液循环 9 第五章 呼吸 5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5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2 第八章 排泄 5 第十章 神经系统 7 第十一章 内分泌 4 考试 2 9 合计 45 四、考核要求

本门课程成绩:理论考核80%;实验成绩占10%;出勤率占10%。 理论考核范围:掌握约占60%;熟悉约占30%;了解约占10% 。 考核题型:单项选择题、填充、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等。

125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白生理学这门课程与医学的相互关系,理解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基本概念,以及维持稳态调节的三种基本途径。同时能熟练应用生理学中几个常用的概念。

课程内容

一、兴奋性

二、人体与环境

三、人体功能的调节

考核知识点

一、兴奋性与阈值的概念及关系 二、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三、人体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 四、控制系统的分类

考核要求

一、兴奋性

掌握:兴奋性与阈值的概念及关系 二、人体与环境

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三、人体功能的调节

熟悉: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掌握: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其意义。

复习思考题

1.兴奋与兴奋性有何区别?反应与反射有何区别? 2.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3.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机体功能活动中有何作用?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人体的生理活动是在细胞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明白:(1)细胞代谢及活动过程中,各类大小不一物质进出细胞膜中几种跨膜物质转运的原理、特点及其意义。(2)生物电信号是体内神经和肌肉等组织活动时产生的本质变化以及信号传送的一种基本形式。(3)运动神经兴奋如何传递给骨骼肌细胞,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课程内容

一、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二、细胞的信号传导功能(简单介绍)

126

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四、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考核知识点

一、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基本原理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考核要求

一、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

掌握: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的概念和转运特点以及应用。熟悉:化学门控通道和电压门控通道的概念和应用。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掌握:(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它们形成的机制。(2)动作电位的产生条件及其传导机制。(3)局部反应及其特点。

三、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掌握: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熟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过程。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2.主动转运 3.继发性主动转运 4.极化 5.去极化 6.复极化 7.超极化 8.终板电位 9.兴奋-收缩耦联

二、简答题

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试述Na+ –K+ 泵的本质及其生理意义。 3.试述静息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4.试述动作电位及其特点和形成机制。 5.阈刺激和阈电位有何区别和联系?

6.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有何区别和联系? 7.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8.用滑行学说解释肌肉的收缩基本过程。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活动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各类血管的生理作用;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神经、体液因素对循环系统功能调节的生理作用和意义。

课程内容

一、心脏生理 二、血管生理

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四、器官循环

考核知识点

127

一、心脏生理

(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2)心肌的生理特性:(3)心动周期的概念和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4)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二、血管功能

(1)动脉血压: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2)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中心静脉压,静脉血流及其影响因素。(3)微循环:微循环的组成,微循环的血流量的调节。(4)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支配心脏和血管的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纤维的作用和机制。(2)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3)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四、器官循环

冠脉循环:血流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

考核要求

一、心脏生理 掌握:(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细胞的类型;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的离子基础。(2)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特点和意义;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特点和意义。(3)心动周期的概念以及心脏射血与充盈基本过程。(4)心肌的收缩特点。(5)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熟悉:(1)心肌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的概念。(2)心泵功能评估的指标。了解:心音和心电图各波的意义。

二、血管生理 掌握:(1)动脉血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脉搏压、平均动脉压等概念。(2)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以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3)组织液的生成的原理和意义。熟悉:(1)中心静脉压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2)微循环的生理功能。了解: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三、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掌握:(1)支配心脏和大多数小动脉和微动脉血管的神经纤维的名称、递质、受体、和作用。(2)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基本过程和意义。熟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四、器官循环

熟悉:冠脉血流特点和调节。了解:肺循环和脑循环的血流特点和调节。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心动周期?试述心室收缩和舒张的基本过程。评价心功能有哪些指标? 2. 分析说明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调节过程。

3. 试述并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及其形成机制。 4. 连续高频率刺激骨骼肌或心室肌,会发生哪些现象?为什么? 5.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变动时会如何血压变化? 6. 组织液是如何生成的,影响其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7. 急性失血500毫升,机体调节反应时为什么会使心率加快? 8. 影响冠脉血流和脑循环血流各有哪些因素?

第五章 呼吸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基本原理以及胸内负压在其中的生理作用;掌握氧

128

搜索更多关于: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的文档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zxrq0275y670et7bbf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