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试析浮士德的自强不息精神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1 2:43: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析浮士德的自强不息精神

作者:张美云 王秀玲

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10期

《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它取材于16世纪德国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歌德上大学时,就萌生了创作《浮士德》的想法,历经辗转,直到1831年,即歌德逝世的前一年,终告完成。《浮士德》的创作历时六十年之久,其间,世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歌德自己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一切,都反映在这部跨时代的巨著之中。对于时代和歌德本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具有总结意义的作品。

主人公浮士德是中世纪的一位学者,他为了追求新的生活和事业,与魔鬼梅非斯特定下合约。在魔鬼的帮助下,浮士德经历了一番对人生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探寻过程,最终认识到生命的根本意义和最高目的。

尼采在《查拉图士特拉如是说》的序言中说“人是应当被超越的……一个单独的人,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弘扬整整一千年的人类生存——这就是一位在不完全、支离破碎的芸芸众生面前充实、丰富、伟大而完全的人。”在歌德心中,浮士德就是这样的人,他的形象是全人类的代表。浮士德集所有积极与消极的特征于一身,作为人不可避免的陷入迷误和过失之中。他的追求并非一帆风顺,整个探索与追求的过程处处体现了充满矛盾的精神:既有崇高的理想,又有平庸的欲念。一方面执着尘世、情欲强烈;另一方面又不断反省,不断要求从平庸的个人生活中解脱出来,追求更高远的境界。如浮士德自己所说:“有两个灵魂住在我的胸中,它们总想相互分道扬镳;一个怀着一种强烈的情欲,以它的卷须紧紧攀附着现世;另一个却拼命要脱离尘俗,高飞到崇高的先辈居地。”(1)在前进的道路上,魔鬼一再利用他性格中恶的一面引他堕落,但他却从不沉湎于此,从不满足,“我只管渴望,只管实行,然后再希望,就这样以全副精神,冲出我的生路”。浮士德有平庸的缺点和卑下的欲念,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始终焦躁不安地追求、获得、再追求。他身上有一种不断行动、永不满足的活力。

浮士德的形象还有更高的哲学涵义。这主要表现在著名的“浮士德难题”以及面对这种困境所表现出来的“浮士德精神”上。歌德以深刻的辩证法意识揭示了浮士德人格中的两种矛盾冲突的因素,即“肯定”和“善”的因素同“否定”和“恶”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更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浮士德永不满足,不断地克服障碍、超越自我,不断地向最高的存在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这些二元对立给浮士德和所有人都提出了一个有待解决的内在的严重矛盾。但是,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使他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而“恶”在这里却从反面发挥一种“反而常将好事做成”的推动性作用。歌德辩证地看待善恶的关系,不是视之为绝对的对立,而是把它看作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深刻道理。这在诗剧的开头

搜索更多关于: 试析浮士德的自强不息精神 的文档
试析浮士德的自强不息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zxwm2fsnb3gyk618jsm0fvam2gysn007h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