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厦门市第二次质量检查考试物理试题2019.5.10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o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l 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I题有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 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分。
1.日本福岛核事故是世界上最大的核事故之一,2019年2月13日日本宣布福岛核电站核残渣首次被“触及”,其中部分残留的放射性物质半衰期可长达1570万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
衰变成
的核反应方程为
的比结合能
的比结合能大于
C. 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的速度与光速相当,穿透能力很强
D. 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不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裂变反应要有多个中子参与,且在书写裂变反应方程时,两边的中子不能消掉,选项A错误;裂变反应要放出大量的能量,且生成的新物质更稳定,比结合能更大,则
的比结合能小于
的比结合
能,选项B错误;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γ射线的速度与光速相当,穿透能力很强,选项C错误;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不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选项D正确.
2.长为L的通电直导线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并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当B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电流为I1时导体处于平衡状态;当B方向改为竖赢向上,电流为I2时导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电流强度比值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若磁场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则安培力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可得:mgsinθ=BI1L;若磁场方向
竖直向上,则安培力水平方向。由平衡条件可得:mgtanθ=BI2L;则I1:I2=cosθ:1.故C正确,ABD错误。
3.如图甲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给一个小灯泡供电。当原线圈输入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时,额定功率10 W的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已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60Ω,图中电压表 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1:2 B. 电压表示数为220 V C.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110 W D. 副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答案】A 【解析】
【详解】原线圈输入电压为U1=220V,电压表示数为灯泡的额定电压根据变压比公式得,
故C错误;由图象可知,表达式为u=40
4.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 撞击坑,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如图所示,在 绕月椭圆轨道上,已关闭动力的探月卫星仪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向月球靠近,片在B处变轨进入半径为r、周期为T的环月圆轨道运行。已知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的
sin100πt(V),故D错误。
;电压表的示数为40 V,
,故A正确,B错误;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相等,为10W,
,副线圈电压的最大值为40
V,则副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
A. 图中探月卫星飞向B处的过程中动能越来越小 B. 图中探月卫星飞到B处时应减速才能进入圆形轨道 C. 由题中条件可计算出探月卫星受到月球引力大小 D. 由题中条件可计算月球的密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椭圆轨道上,探月卫星向月球靠近过程,万有引力做正功,根据动能定理,卫星的动能要增加,故A错误;图中探月卫星飞到B处时应制动减速才能进入圆形轨道,从而被月球俘获,选项B正确;探月卫星质量未知,故由题设条件无法计算探月卫星受到月球引力大小,故C错误;在环月轨道,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
无法求解月球的密度,故D错误。
5.如图所示,单匝正方形闭合线圈MNPQ放置在水平面上,空间存在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两边界成θ=45°角。线圈的边长为L、总电阻为R。现使线圈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匀速进入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可得中心天体质量:
,但是由于不知道月球的半径,则
A. 当线圈中心经过磁场边界时,N、P两点间的电压U= BLv B. 当线圈中心经过磁场边界时,线圈所受安培力C. 当线圈中心经过磁场边界时,回路的瞬时电功率
D. 线圈从开始进入磁场到其中心经过磁场边界的过程,通过导线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答案】C 【解析】
【详解】当线圈中心经过磁场边界时,感应电动势:E=BLv,则回路的电流:电压
;N、P两点间的
,选项A错误;当线圈中心经过磁场边界时,线圈的QP和PN两边所受安培力均为;方向相互垂直,则线圈所受安培力
,选项B错误;当线圈中心经过磁
场边界时,回路的瞬时电功率过程,通过导线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选项C正确;线圈从开始进入磁场到其中心经过磁场边界的
,选项D错误.
6.如图(a)所示,点电荷M、N固定于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其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B、C三点。一带电量为+q的小球自A点由静止释放,其运动的v一t图像如图(b)所示,运动到B、C点的时刻分别为tB、tC,速度大小分别为vB、vC,且tB时刻图线切线斜率最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C三点中,B点的电场强度最大 B. 由A到C的过程中小球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变大 C. 由A到C的过程中,电势逐渐升高 D. B、C两点之间的电势差【答案】AD 【解析】
【详解】因tB时刻图线切线斜率最大,可知此时的加速度最大,小球受的电场力最大,B点的场强最大,选项A正确;由A到C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一直变大,则电势能一直减小,从A到C的过程中,电势逐渐降低,选项BC错误;由动能定理,由B到C过程:
,解得
,选项D正
确.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初速度为v0,从底端沿足够长的均匀粗糙斜面向上运动,最后返回斜面底端。已知小物块沿斜面下滑时间是上滑时间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物块沿斜面上滑加速度大小是下滑加速度大小的2倍 B. 小物块沿斜面上滑加速度大小是下滑加速度大小的4倍 C. 整个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物块的冲量为零 D. 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物块的动量变化大小为【答案】BD 【解析】
【详解】由小物块沿斜面下行时间是上行时间的2倍可知,且把上行过程看做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的逆过程,根据x=at2可知,小物块沿斜面上行加速度大小是下行加速度大小的4倍,故A错误,B正确;整个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物块的冲量为mgt总,不为零,选项C错误;上行中v0=at,则下行中v=a?2t=v0,则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物块的动量变化大小为
8.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物体A相连接,物体A、B靠在一起但不相粘连。现用外力作用在物体B上,将弹簧压缩x。(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后静止,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已知物体A和B的质量均为m,物体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B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忽略不汁。现撤去外力,物体A、B开始向左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
,选项D正确.
A. 物体B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B. 物体A停止时弹簧一定处于原长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