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于财政支农支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1)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规模、结构、方式和效率的研究;(2)运用相关数据分析软件和计量方法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3)对国外财政支农政策和管理的研究;(4)在财政支农支出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函数分析;(5)对全国的财政支农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绩效评价。
赵丽华等(2001)将逻辑模型引入指标设计中,从投入、产出、中短期结果、长期结果四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并没有给出各项指标的具体权重;朱晶(2003)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中国政府财政支农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了18个指标,并指出了运用该指标体系的两种方法:侧分评价法和指标比较法。陈池波、崔元锋(2006)提出财政支农资金绩效低下的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价值取向的不同博弈;王毓翮(2006)认为支农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要以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题,专业部门专家相结合的项目评价体系;2006年财政部农业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改革并完善项目立项管理、推行项目招投标制、公告制以及专家评审制,加强资金使用的绩效考评、建立项目库是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有效途径。张宏斌、张伟(2007)认为财政和农业部门要加强协作,制定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量化指标,设立合理的公式,科学评价资金的使用效果,从而加大对财政支农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范敬玲(2007)提出了从效果、效率和效益这三个层面来考察支农资金绩效;黄小平(2008)对湖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增长速度、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与全国水平的比较,并且利用Eviews3.1对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湖南省财政支农绩效不太理想的结论;赵霞、穆月英(2009)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从效率和公平两方面评估了我国1998-2006年财政支农支出的绩效,结果表明农业科技支出额最少但对农民增收作用最强,而支农支出额最多但对农民增收作用最弱。
殷筱琳,雷良海(2010)4按照农业支出的长期战略目标将财政支农支出划分为三部分:支持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并从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三方面构建财政支农支出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指标评价标准计算各项具体指标的得分,再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层次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出综合得
4
参见殷筱琳,雷良海: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0 (1).
分。“支持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设为一级指标,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指标设为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再分设三级指标与四级指标。该研究的务实性非常强,但考虑的完整性不好。
三、 研究目标
笔者将通过搜集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参考借鉴成功经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研究,运用一定的评价理论、方法和工具,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财政支农支出的不同项目采用不用的绩效评价方法,分析江苏省财政支农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提出财政支农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改进建议,以达到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之目的。
四、 研究内容
(一)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发展现状分析
首先介绍江苏省农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对江苏省农业资源与生产优势及愿景良好的规划,然后从支农资金的规模、支农效益两个方面对财政支农的支出进行具体分析。其中,支农效益的评价以农业GDP和农民收入作为标准。接着,分析2009年至2011年近期三年的支农资金投向和支农资金的配置结构,最后,提出财政支农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国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经验及启示
主要内容为国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做法及措施的描述,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几种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成本——效益法,最低成本法,也叫最低费用选择法,综合指数法,因素分析法,历史动态比较法,公众评判法,费用——职能比较法,目标评价法。
(三)从宏观绩效和微观绩效两个层面上对我省财政支农的具体项目进行评价
这是论文的主要部分,首先提出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介绍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绩效评价要素构成及项目绩效评价的
具体内容和结果。
按照我国学者的分法,绩效评价可分为四个层次,即综合绩效评价、部门绩效评价、单位绩效评价和项目绩效评价5。对2011年财政支农的具体项目,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省农科院国家农业科技华东创新中心项目等经行绩效评价。从总体上对各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做出综合评价分析,然后针对各个项目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从微观层面上进行评价绩效,如利用平衡记分卡,进行回归分析等。
(四)分析财政支农绩效评价中的不足,提出建议
根据第三部分的评价结果,结合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分析江苏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的建议、健全完善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组织体系的建议、强化对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监督反馈的建议,最后提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
五、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或 “实际是如何解决的”,不涉及人们的价值判断;规范分析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应该怎样解决”,包含有人们的价值判断。本文对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遵循了严格的实证分析,而之后提出的相应的政策建议则采用了规范分析的方法;
(2)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相结合
本文除了从财政支农资金绩效方面入手外,还从支农规模和结构两方面着手,比较全面的分析问题,避免了看待问题的单一片面性;
(3)计量经济分析、统计分析和理论模型分析的方法
财政支农的各个项目之间由于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本研究在分析其绩效
5
参见卢静: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之构建[J].现代财经,2005(5).
时,依据各项目的特点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4)指标体系分析方法
指标分析方法是分析和评价财政支农支出绩效并做到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最理想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中,在学习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财政支农支出的实际按不同项目分别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六、 技术路线图
国外财政绩效评价方 法 江苏支农财政支出现状 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实际情况数据收集 宏观层面 江苏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 微观层面 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
七、创新点及不足 政策建议 近年来,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及管理成为热点之一,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的基础上,国内理论界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研究也比较多,但大都是停留在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分析以及相关的宏观层面的分析。本研究可能的创新在于,从比较微观的角度评价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中各个具体项目的绩效,并根据
各个项目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绩效指标体系及方法。
不足:(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涉及的知识较多,由于本人学识的局限,可能在一些指标的设定过程中存在着不足。对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项目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的绩效评价,本文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方法未能作验证,仅以案例进行了验证,尚没有将其放在一个更广的范围加以应用和验证。
(2)针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某些建议比较粗略,需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来进一步的调整和不断的深化。
参考文献
[1]朱立言,张强: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历史演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卢静: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之构建[J].现代财经,2005(5).
[3]陈文学:论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J].湖北财税(理论版),2003 (3). [4]陈学安: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设想[J].中国财政,2003.10. [5]徐一心,曾俊林,杨冰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我国统计,2005 (3). [6]殷筱琳,雷良海: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0 (1). [7]吴帮模,胡林举:谈农业财政项目绩效评价[J].南方农业,2008(3).
[8]文峰.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绩效、原因、对策——农户经济行为理论视角的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25(5).
[9]李普亮,贾卫丽:中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绩效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9 (4). [10]李徐润: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发展的绩效评价[J].西部财会,2009 (3). [11]崔元锋,严立冬:基于DEA的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绩效评价[J].农业经济导刊,2006.(12). [12]封明川,吴平: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视角[J].四川农
业大学学报,2009,27(l).
[13] Berkley, George, and John Rouse: The Craf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ix Edition),
Madison: Brown& Benchmark Publishers,199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