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钱晓棠
散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鉴赏水平、丰富学生文学语言、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文体?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指的是取材广泛、结构多变、表达自由?“神聚”就是主题集中?线索明晰?虽然这就给学生阅读散文、读懂散文带来了一定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一、了解散文文体知识及相关鉴赏方法古人云:“体不辨?则入于邪陋?”了解必要的散文文体知识有利于学生灵活地选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提高散文学习的效率?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按其内容的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个不同的品类?记叙性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一种文学体裁?目的是表达作者对人物以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观感受?抒情性散文是通过对景和物的细腻描述来抒发作者感情的一类文体?常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寄情于物、托物言志?议论性散文主要是借文学形象来阐明事理?这些理是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说理和形象相融汇?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艺术性?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散文?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鉴赏方法:鉴赏记叙性散文时要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及生活片段、场景?从而揭示作者寄寓在人物和生活片段描写中的主观感受和情思?鉴赏抒情性散文时要以分析主“神”是集中、凝聚的?但“形”看上去比较自由?困难??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
体情感抒发的方式及特征为着眼点?着力揭示作者寓于景色、物象之中的特定情思?探寻作者感情抒发和深化的过程?鉴赏议论性散文时重在揭示它运用文学形象来进行说理的本质?从而加深对形象思想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方法?学生在自主阅读散文时也就有了目标?就不会泛泛而读?
二、“一读、二赏、三悟”?实现自主阅读(一)阅读文本?获得初步感知
在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给他们留出较为充裕的阅读时间?朗读是初步感知散文的最好方法?它把无声作品的语言文字变为有声的自己的情感语言?使学生从中初步感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使文章如出己口、如出己心?进而深入体味文章丰富的内涵?在学生朗读不同的文体或者不同的内容时?教师应要求他们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要有正确合适的停顿?要有轻重缓急不同的节奏?从而读出不同的感情?比如品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读到文中所描绘的一幅幅如梦境般美丽飘渺的画面时?学生就可用一种舒缓深沉的语调来朗读?使自己仿佛置身于那种轻松中夹着哀愁、恬淡中和着苦痛的独特意境中?进而明确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
(二)赏析文本?探得深层理解
朗读是鉴赏散文的初级阶段?要进一步深入理解散文?就必须对其文字加以赏析?这些文字包括关键的字、词和重要的句、段?
1.理解重点字词?窥探作者情感态度
从词性来讲?重点字词一般是动词、名词
等?让学生关注动词?因为它们或是用得精
51
2018??5
阅读教学
妙?能为文章增色?如老舍?济南的冬天?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的“卧”?传神地表达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或能让我们直观地看到对象的状态?如梁衡的?夏?中“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中的“凝成”?能引起人的美好联想?因为“凝成”的意思是凝结成为某种事物?一般运用于具体形象的事物?通过这个词的使用?让人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一堵黛色长城”?它们还能让人看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如?荷塘月色?中“带上门出去”的“带”字?就写出了作者随意但其实又周到地替家中即将入睡的爱儿和已迷迷糊糊的妻考虑的心态?关注名词往往是因为它在文中有双重含义?即字面本身的含义和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根据特定的语境生发出来的临时意义?比如邹志安的?黄土??“黄土”一词就被赋予了象征含义?它象征了“我”的父亲?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也象征了博大宽容的精神?另外?一些代词、形容词等也是文中的重要词语?也要让学生重视?
从内容来讲?重点字词一般是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着丰富内涵的词语、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体现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起照应连接等作用并体现文章结构思路的词语等?比如李存葆?雪野里的精灵?中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精灵”一词内涵丰富?感情色彩强烈?很好地表现了小花“美丽”而又“纤弱”、“稚嫩”而又“顽强”“充满活力”的特点?透露出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从修辞上看?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这些词语能增强表达效果?比如上例中的“精灵”就是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学生要敏锐地发现这些词语?并通过对这些重点词语的分析来增强对文章所表达内涵的理解?
2.赏析重要句段?发掘文章深层意蕴从内容来看?文中的重要句段主要指的是
转换的语句段落?或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段落?或在文中具有特定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语句段落等?学生把握这些重要句段的含义?有利于其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从表达技巧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和象征、烘托、对比、渲染、想象、联想等表现手法及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的语句?如在季羡林的?寻梦?中有这样一句:“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前半句采用了暗喻的手法?表达出对母亲、对故乡绵长深切的思念?后半句虚实结合?既表现母子间深挚的关爱?也凸显了作者怀念母亲的情感?
从位置来看?重要语段一般是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结尾等处?即总起句(段)或总结句(段)?还有一些在上下文衔接的地方?即过渡句或过渡段?
重点字词句段往往还是文章的文眼或主旨句?还能显示作者的思路?理清了思路也就把握了文章结构?这就从另一个角度更好地理解了文章?
总之?学生自主阅读散文?就要找到文中重要的字词句段来赏析?尽可能透彻地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从而理出思路?赏出形象?析出手法?品出情感?达到深层解读文章、接近作者意趣的目的?
(三)感悟文本?提升审美素养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学生深层理解文章之后?可以从中获得思想启迪?提升自身审美素养?所谓思想启迪就是在鉴赏了他人文章之后?思考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有何感悟?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
标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段落?或标志着文章语意
52
2018??5
阅读教学
高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备考探析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素质教育标准与高考相结合?如何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成为了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那么?如何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一、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意义1.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是在全
莫霓虹
培养?由此?非连续文本教学已经成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实际教学效果对于每一名学生的未来成长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考试的内容
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跳板”?通过高
考能够晋升到新的学习层次?进行更加专业的学习?因此?如何过高考这一关成为关键?非连续文本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学生阅读理解类题目的高考最终得分有着直接的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紧张?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是摆在每一名教师面前的一项任务?也是决定学生最终考试成绩的关键项目?
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与备考方式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关系到新课标素质教育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目的?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自主阅读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宏观阅读的基础上?在抓重点字词、析重要句段的精读中进行自主阅读?并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质疑、敢于批判、勇于评论?并自我思考、自我解答?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理解?并从积极的方面对这些理解给予充分的肯定?或与同伴讨论交流?提倡在多元的碰撞中获得更多?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真正成为散文阅读学习的主人?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215600)
新的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背景下提出的?非连续行文本教学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师讲授知识、技巧的过程?而是培养学生形成综合思考能力、联系能力的过程?中国教育开始逐步摆脱“应试”的标签?更加注重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种感悟可以和同学、老师互动交流?也可以写下来形成文字?进行写作?写作实践既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又是独立的语言训练和审美创造的必由之路?通过体验?学生具有了审美意识?通过欣赏?学生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写作?学生学会了审美创造?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让学生自己更多地去感受美的世界?不断获得新的感悟?不断进行新的写作实践?他们笔下的文章才能渐渐地有了声、形、色?情感也会有了依附?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总之?文质兼美的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因而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单纯地追求内容情感的理解?而应该同时把散文作为美文来品味、来欣赏:体验形式的美?发现内容的美?鉴赏情感的美?使散文阅读教学
53
2018??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