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江苏省高中政治小高考复习资料提纲大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1 6:02: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江苏省2015年学业水平测试政治科考试

说明解读

必修一《经济生活》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

动产品的东西,都不是商品。

②商品必须用于交换,自己消费

和无偿供他人使用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

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

③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之

间的关系,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④商品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考点2:货币的本质(A)

(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B)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能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②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②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即W—G—W);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买和卖可以分离;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不能只是观念上的货币。④纸币含义的修改: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考点4:信用卡的功能(A)

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够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考点5:外汇和汇率的含义(A)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 100 单位的外

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

高,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亦然。

考点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C)

是什么:从起源上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为什么: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怎么样: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金钱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生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考点7: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B)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新教材中不再提“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这两种说法。) 供价求格形成的市人们的经济行为 状变场现象 商品生消况 化 产者 费者 卖方起主供价导作用,提高价减不格处于有利格,扩大少应上地位,“物生产,增消求 升 以稀为加供应 费 贵”。 买方起主供价导作用,降低价增过格处于有利格,压缩加于下地位,“货生产,减消求 降 多不值少供应 费 钱”。 考点8:价格与价值的关系(B) 商品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考点9: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B)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

考点10: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和生产

经营的影响(B)

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1) 对人民生活消费的影响:

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升时,人们会___对它的购买;当这种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___对它的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购买。(增加,减少)

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②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量的注意: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__考点1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A)(测_,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__(比较大,比较小)。

试要求由B降低为A)(新教材删除了其中③商品价格变化对关联商品需求量的“物价总体水平”。) 产生不同影响。

影响消费水平 ※对替代品需求量影响(与本身的主要因素 影响的具体情形 提高生活水的具体措商品需求量成反比):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收入增多,则消费水平___ 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___,反之则__收入水收入 收入减少,则消费水平___ _(增加,减少)。 平是消水平 消费水平既取决于当前的收入,也受未来收入※对互补品需求量影响(与本身费的前预期的影响 改善收入预商品需求量成正比):一种价格上升,其互提和基增加居民收补品需求量___;反之则___(增加,础 收入 差距过大,则总体消费水平___ 减少)。

差距 差距缩小,则总体消费水平___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新教材改动的内容)

注意: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生产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力发展水平(或叫经济发展水平)。 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考点12:消费的类型(A)(新教材删除 “按规模,减少产量;某种产品的价格上涨,照消费对象分,消费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费和劳务消费”。) 规模,增加产量。

划分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

标准 消费类型 备注 一手交钱,一1 钱货两清的消费 手交货(最常交易见的消费) 方式的不2 贷款消费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同 不改变所有3 租赁消费 权,获得使用权 解决温饱问题消费1 生存资料的消费 (最基本的消目的费) 的不2 发展资料提高个人素质 同 的消费 3 享受资料愉悦身心,享消费 受生活 考点13:消费结构(B)(新教材 删除 “消费结构”这一小框内容,因此这一考点删除)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考点1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

费者(C)

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但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所以,我们提倡消费要适度。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尽量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注意:绿色消费的含义、核心、经济意义

含义: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料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经济意义:(1)有利于资料的再利用,提高资料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1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B)

(1)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调节生产)

③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注意: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促进”作用。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了解新教材三处改动的新提法: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现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现改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③“为了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改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考点15: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A)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时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

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考点16: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类(A)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考点17: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B)

(1)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原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意义: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新教材改动)。 考点18:公司的含义及形式(A)

(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形式:我国法定公司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要会区分) 考点19: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B)

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新教材后面增加一句“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企业经营成功取决于: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考点20:就业是民生之本(B)

(1)就业的意义:①(对社会)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对劳动者)劳动者的就业,使劳动者获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我国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3)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党和政府:

①立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出发。

②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

积极的就业政策。

③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市

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

※劳动者:提高个人素质和技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考点2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C)

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其他:提供债券买卖与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也要考虑风险。②以家庭的经济收入为前提,量力而行。③投资多样化④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储蓄 债券 股票 保险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

(2)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财富所必须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树立竞争就业观。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择业。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临时工、家政服务等就业方式可更加灵活地选择。

考点22: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A)

劳动者权利的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考点23: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A)

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提供保管箱等。

考点24: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 (B)

(1)储蓄:利率较低,可采用多种方法存入。一般说来没有什么风险。

(2)债券:特别是国债,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流通性强,但回报时间长。而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都是利息高、风险大,但其安全性比股票高。

(3)股票:退股,只能转让(不返回性)。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这是从公司取得的利润中定期获得的一部分分配收入;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股票不能返还出资,(一般)可流通转让—— 流通性强;股息红利不稳定,股票价格变化不确定——风险很高。

(4)商业保险:对财产、人身健康、安全有保障作用。分类: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5)相同:都是个人投资行为,对国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利益。

(6)投资的原则:①既要考虑收益,

性质 储蓄 债务凭入股凭风险证 证 保障 取得股按保息和红险条收利,经款从益取款利定期收营好坏保险方息 取利息 决定股公司式 票效益 获得相应经济异 补偿 按活有明确股金不保险期、定的付息能退,事故期存款期,到只能出发生偿方式获期必须买股票 后投还得本金偿还本保人方和利息 金 可获式 得赔偿或保险金

江苏省高中政治小高考复习资料提纲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0bmo2hxxu6bod04q39t7z7sh75m1a00oh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