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不但可以带动发展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还可以为现代旅游的发展提供客观条件和物质条件。1、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3、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5、改变了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 6、促进了各国的交往 7、促进了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 8、加剧了旅游业的激烈竞争
…………………..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旅游的历史分期
纵观世界旅游的发展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古代旅游(19世纪40年代以前)
特点:交通:交通技术落后,主要是依靠以自然力、人力、畜力为主的船、车等。 旅游主体:参加旅游的人数很少,多限于皇室、贵族、僧侣等特权阶层。 旅游范围:旅游的活动范围很小。
2、近代旅游(19世纪4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特点:交通:交通进入机械动力的新时代。
旅游主体:旅游队伍扩大,中产阶级加入旅游者的行列。 旅游业的产生:出现了作为经济行业的旅游业。 3、现代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现在)
特点:交通:交通技术进入现代化。
旅游主体:旅游成为群众性的活动。
旅游业: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旅行和旅游(1840年以前) 一、世界
1、 原始奴隶
世界上最早的旅行:时间:公元前3000年 地点:地中海和爱琴海 人物:腓尼基人 目的:商贸 世界旅行与文明古国:(1)埃及 (2)希腊 (3)罗马 2、 封建社会
(1)马可.波罗 13世纪 意大利人 著有《马可.波罗游记》 (2)航海旅行的过程
二、中国古代旅行
秦:帝王巡游 汉:帝王巡游、国际交往 魏晋南北朝:宗教活动 隋唐:帝王巡游、士人漫游 宋元:士人漫游 明清:徐霞客 江阴人 《徐霞客游记》 中国旅游日(无锡人提倡):5月19日 (2011年)
总结:中国古代旅游类型:(1)帝王巡游
(2)政治游说 (3)
学术考察
(4)商务旅游 (5)士人漫游 (6)宗教旅游 (7)航海旅游
第三节 近代旅游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1) 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2) 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3) 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 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旅游业的开端
代表人物:托马斯. 库克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旅游代理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问世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托马斯.库克本人也被誉为世界旅游业的创始人。
第四节 现代旅游的发展及其原因 (1946年至今) 一、现代旅游及其社会化特征
社会化特征:在旅游活动中可体现为:大众性、广泛性和持续性等方面
1、 大众性:主要反映在旅游者的结构层次、出游人数、距离、活动形式等方面 2、 广泛性:主要反映在旅游流动区间的格局和旅游业在世界各地发展的程度方面 3、 持续性:主要表现在旅游业和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方面 二、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不是重点)
1、 国际形势的和平与稳定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前提 2、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1)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3)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5)改变了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 (6)促进了各国的交往 (7)促进了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 (8)加剧了旅游业的激烈竞争 第五节 中国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产生(1841-1949年) 主要是:入境游
二、新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1949年10月以后) 旅游业分为两大时期:
(1)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77年的政治接待时期
政治接待时期: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是以“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这两个旅游机构建立为标志的。
(2)1978年至今的全面发展时期
旅游业体制改革的特点有:第一:企业化 第二:多元化 第三:开放化 第三章:旅游者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旅游主体(即旅游者)、旅游客体(即旅游对象)、旅游媒介(即旅游业)。
第一节 旅游者概念 一、国际旅游者
1、 国际联盟的定义:“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访问旅行至少24小时的人”其中包括:
(1) 为消遣、家庭事务及健康目的而出国旅游的人。 (2) 为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 (3) 为商务而出国旅行的人。
(4) 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即使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人。 另规定不能列为旅游者的人员包括: (1) 到他国谋求职业或开业经商者。 (2) 到他国定居者。 (3) 膳宿在校留学生。
(4) 需跨边界工作的边境居民。
(5) 途径某国不作法律意义上入境的旅行者(停留时间不限) 2、 罗马定义:“即到一个国家做短期访问至少停留24小时的访问者。”
对旅游者定义的三个角度:(1)时间性 (2)异地性 (3)目的性 3、 中国国家统计局定义
国际旅游者: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国内游客:指报告期内在国内观光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本国居民,其出游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统计时,国内游客按每出去游一次统计一次。国内游客包括国内(过夜)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第二节 旅游的客观条件 一、客观条件
1、 可自由支配收入 2、 闲暇时间
“黄金周”1999年开始流行,其目的是扩大内需,多放假。 闲暇的种类大致分为:(1)每日余暇 (2)公休假余暇 (3)节日假余暇 (4)带薪假余暇
3、 其他客观条件
自身客观条件:年龄、性别、文化素质、交往关系、家庭构成、健康状况……… 外部条件:旅游资源质量(利用价值和知名度)、旅游资源位置、交通保障、食宿供给保障、政策法规影响、安全保障(治安、政局、卫生)、信息保障…….
第三节 旅游主观条件 一、主观条件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 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1)身体方面的:体育健身 康体疗养 放松休闲等 (2)交际方面的:探亲旅游 访友 聚会
(3)文化体验学习方面的:考察 民俗体验 宗教朝觐等 (4)地位和声望方面:商务旅游 会议旅游 学术研究 第四节 旅游种类和旅游者特点 一、旅游者的类型
1、 按地域划分(政府用于统计)
(1) 入境旅游者(外国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 (2) 国内旅游者: 省内旅游者:(包括本市旅游者、省内本市以外旅游者) 省外旅游者 2、 按组织方式(旅行社业)
(1)团体旅游者 便宜、不用费心、不自由 (2)散客旅游者
3、按旅游活动内容和目的性划分 (
1)观光旅游者(传统、大众旅游者)为了游而游,
一次行程目的地较多、目的地停留时间短。重游率低、
花费节省。
(2)休闲旅游者 目的:放松身心,不喜欢人多嘈杂、目的地停留时间长,深度游、慢游、目的性差、季节性差。消费能力强,是新兴的成长力的市场!
(3)商务旅游者(新兴市场)特点:以公费为主 目的地性强、多次游、没有明显的旅游档期、停留时间长。
(4)宗教旅游(传统)特点:选择性弱、重游率高。 第四章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
一、
一、 旅游资源的定义
自然界或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出游的吸引力,能够为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并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定义从这几方面说的:资源的(1)原赋性 (2)多样性 (3)发展性 (4)文化性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主类:8 亚类:31 基本类型:155
A、地文景观 B、水域风光 C、生物景观 D、天象与气候 E、遗址、遗迹 F、建筑与设施 G、旅游商品类 H、人文活动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1)客观性 (2)多样性 (3)发展性 (4)文化性 (5)季节性 (6)不可再生性 (7)地域性/区域性
三、中国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丰厚性 (3)古老性 (4)奇特性
第三节 旅游开发
一、 旅游开发的定义:是以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资源评价为基础,结合旅游资源的外部条件和旅游者的需求特征,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或旅游景区的过程。
二、旅游开发内容
1、旅游资源调查:包括资源本身现状、资源所处环境 2、调查方法:实地调查、网络法、文献法、访谈法。 3、资源的评价:(1)客观实际的原则 (2)综合全面的原则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三、旅游开发原则 1、资源导向原则
(1)美学特征:需运用美学来指导 (2)文化性特征:善于挖掘地方的文脉 (3)不可再生性:保护资源 (4)吸引力:开发独特资源 2、市场导向原则
(1)细分市场 (2)分析市场的行为特征 (3)开发针对性的产品 3、经济导向原则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 1、 两者之间是矛盾的
2、 两者之间的统一性表现在:(1)意识 (2)资金 二、旅游资源破环的原因 1、自然界破环 分为两类:(1)自然灾害 (2)自然损耗 2、人为破环 分为:主观人为破环和客观人为破环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方法 (1)法律观念 (2)技术保护 (3)社会支持 第五节 旅游区(点)和旅游战略
一、旅游地的定义:是指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旅游产业较发达的行政单元。 二、旅游区的定义:是指旅游资源围绕特色主题,集中分布的地理单元。 三、旅游点的定义:是指具体的某一旅游对象物。 四、旅游线路:旅行社的主要产品 五、旅游线路的类型:(1)两点往返式 例如:近距离 无锡---苏州 (2)放射式 例如: (远距离)上海----韩国 (3)单线串联式 例如:四川---成都 (4)环行串联式 例如:海南省:海口
六、旅游线路设计原则:(1)优选原则 (2)调剂原则 (3)节约原则 (4)便利原则 第五章旅游业
第一节 旅游业的性质
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是旅游业的三大要素。 一、旅游业的特质
(1)典型的第三产业 (2)典型的服务业 (3)新兴产业 二、旅游业的构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