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经典题型历年真题可打印】
2020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
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根据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不包括()。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C
【解析】典型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 略和组织策略。监视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故选C。 2、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育人性 D、知识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育人性。故选C。
3、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 化的一种教育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是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故选B。
1
【教师招聘考试经典题型历年真题可打印】
4、实现科学技术的积累与继承,主要依靠()。 A、口耳相传 B、教育 C、文字 D、媒体 【答案】B
【解析】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 提供科技成果。故选B。
5、()发表了《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把儿童道德的发展划分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 阶段、公正阶段。 A、皮亚杰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答案】A
【解析】1932年,皮亚杰发表了《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把儿童道德的发展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 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故选A。
6、“一切活动的首要根基在于儿童的本能,而不在于外部材料的呈现形式和性质”,这说明儿童的学习始 于()。 A、学习基础 B、资源材料 C、能动反应 D、学习方法 【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可以得出,儿童活动的首要根基是儿童本能。而不是外部的材料。选项中A、D项学习基 础和学习方法都是学生获得外部经验而获得的。B资源材料直接是外部材料。C能动反应是儿童活动的本 能。故选C。
7、校风、校训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它视为课程,它应属于()。 A、综合课程 B、学科课程 C、隐性课程 D、活动课程
2
【教师招聘考试经典题型历年真题可打印】
【答案】C
【解析】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 “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故选C。 8、我国中学曾经分别开设《动物学》和《植物学》的两个科目,后来合并为《生物学》一个科目,从课程 组织的类型来看,合并后的《生物学》属于()。 A、融合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A
【解析】两个科目合并为新的科目就叫做融合课程。故选A。 9、下列对注意的解读正确的是()。
A、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B、“一边听课,一边写笔记,一边心记忆”反映了注意的转移
C、多媒体课件必要的动画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因为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D、教师巧用课堂穿插艺术,旨在实现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 【答案】D
【解析】注意的品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故 选D。
10、“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 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A、教学过程 B、经验获得 C、社会改造 D、预期的学习结果 【答案】D
【解析】在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这种观点认为课程不应该指 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即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这要求课程事先制定一套有 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故选D。 11、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