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客专XCZQ-3标
进洞挂牌、出洞摘牌制度。
施工中发现隧道内有险情,工班长、领工员必须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标志或派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领导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若情况严重,要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段。
在洞口或适当处所,设置急救材料储备库,储备防火、防水、防毒器材,支撑用料,各种适用工具等。备品要保质保量,并不得随意挪动,使用一次后立即进行补充。
隧道掘进时要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在浅埋段指派专人观测地面变化有无沉降,确保施工的安全。
8.3.2洞口土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洞口段土石方开挖时,注意坡面的稳定情况,应先做好洞口的防排水设施,清除洞口坡面的零星危岩落石,再进行洞口开挖,并及时做好洞口边仰坡防护措施,尽早修建洞门及洞口段衬砌,以确保施工安全。
洞口边仰坡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当洞口存在高陡边坡或不良地质时,应采取稳定边仰坡的措施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土方开挖。
洞口段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施工风险大,结构受力复杂,施工中应严格做好超前管棚、小导管等超前支护措施;应按设计要求加强钢架的整体性连接,做好锁脚锚管;工序应紧凑,尽早形成支护封闭结构,防止初期支护变形、塌陷。
洞口土石方施工时,要做好截、排水工作,并随时注意检查,开挖区应保持排水系统通畅,并与原有水系相连通。
在岩石破碎土质松软地段,开挖面不能太大,不能暴露太久,及时进行防护处理,防止坍塌伤人。
做好施工中机械设备的组织指挥工作,保证道路畅通,防止发生机械碰撞、翻机、翻车及伤人事故。
中铁十七局西成客专项目部
25
西成客专XCZQ-3标
8.3.3隧道支护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作业人员均须配带必要的防护用品。
机具设备应置于安全地段,喷射机、注浆机、水箱必须装置压力表和安全阀,定期进行耐压试验。
发生堵管时,应及时疏通;处理堵管时,喷嘴前严禁站人。 经常检查管道和接头是否有松脱和击穿可能,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8.3.4隧道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电工必须熟悉用电安全规程、规范,认真执行。并建立临电档案,及时记录有关资料。电工负责填写临电纪录和维护临电线路及操作开关。
线路开关及设备每月检查一次,包括线路的绝缘测试,接地电阻测试,设备绝缘测试及线路设备的检查等。
手持式用电设备的保护地线应在移动电缆芯内,其截面大于1.5mm2。 维修和操作开关时,电工必须穿戴绝缘鞋、手套,必须使用绝缘工具。
现场配备灭火工具、器材,确保现场电气及其他设备的安全。 8.3.5隧道工程雨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及早施作洞门,完善洞顶排水设施。 (2)做好反坡开挖的排水,以防洪水倒灌。
(3)雨季施工,根据地下水量的大小,采取封堵或排水的方法进行治水。加强对围岩和支护状态的观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加强支护、增设临时仰拱等应急措施。要对水泥、炸药仓库等进行重点加固防护,并作好防潮处理。
8.4.安全管理措施 (1)特种人员安全管理
深化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施工人员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考试合格发给《安全上岗证》方准上岗。电工、架子工、质检员、安全
中铁十七局西成客专项目部
26
西成客专XCZQ-3标
员等特殊作业人员,必须经地方劳动局等有关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调换工种人员必须重新进行安全培训。
(2)现场人员与劳动保护措施
任何人进洞必须佩戴安全帽和其它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同时加强安全保卫,禁止闲杂人员进入。
进洞前进行登记并接受洞口值班人员检查,经班组长点名,并执行进洞挂牌、出洞摘牌制度。
施工中发现隧道内有险情,工班长、领工员必须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标志或派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领导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若情况严重,要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段。
9.环保与文明施工要求 9.1.施工环境保护内容
环境保护是按照法律法规、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要求,保护和改善作业现场的环境,控制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环境保护是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文明;消除外部干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节约能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不留尾巴、不留后患,确保环保目标圆满实现。
9.2.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9.2.1.水污染的防治
⑴施工现场修建时的泥浆水和施工机械油污、隧道开挖排除的水,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后方可排放。
⑵临时食堂和污水排放设置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止污染。
中铁十七局西成客专项目部
27
西成客专XCZQ-3标
⑶化学用品、外加剂等应库内存放,妥善保管,防止污染环境。 ⑷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监测,配合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搞好舆论宣传和监督工作,加强对沿线施工废水的控制,发现新的污染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水质恶化。
9.2.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建筑渣土、生活垃圾、废弃的散装建筑材料、废弃的包装材料、粪便等。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因此在施工中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9.3.水土保持措施
⑴努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水土保持的教育。严格遵守有关水土保持的法规、条例。
⑵制定详细的水土保持施工措施,实行水土保持责任制。 ⑶施工便道原则上少挖多填,避免对地表植被的扰动及地下层上水的出露,减少对环境的扰动。
⑷弃碴场选择应尽量避开植被覆盖区和耕地,当必须占用植被覆盖区或耕地时,应采取措施予以保护。植被可选择合适地点进行移植,防止破坏;弃碴场内应先把表层耕植土推出,放置一边,待取土完成后,将耕植土予以回填,继续耕作,不减少当地耕地面积。
⑸施工完毕后,弃碴场顶面设水沟排地表水,水沟底回填密实。坡脚设置C20混凝土挡护,待砟顶弃砟完成后,砟顶整平,将原覆土恢复至砟顶进行绿化。
向外作3%排水坡,坡脚设置M10浆砌片石挡渣墙,在弃碴场顶外缘设截水沟排除渣顶雨水,并在渣顶坡面上栽植草皮,以利于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中铁十七局西成客专项目部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