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景的期望。
从实际出发,第一步做什么事,什么时间完成,投入什么样的广告支持,什么样的SP支持,期望达到什么效果,第二步怎样,第三步怎样……实事求是的计划,使经售商认同及支持。
另外,注意工作计划要分章节制定,把长期目标划分成阶段性目标,再落实到具体动作。这样,随着一个个阶段目标的实现,经售商的信心会一步步加强。这个环节的工作需要对市场的深刻观察和长远眼光,如果区域经理感到力不从心,部门经理一定要加以辅助。 6、做一个有市调头脑的区域经理 工作内容:
a. 对经售商的了解:包括姓名、电话等基础资料,从业人员、运力、流动资金、经营
意识、信誉等关键指标。
b. 当地资料的了解:包括人口、人均收入、主导产业、面积、交通情况、地理情况、
行政区域划分、外围乡镇的规模等。 c. 当地特色的了解:
当地的消费者特点:属于那种类型的消费者,喜欢的购物地点等。 媒体特点:覆盖面、受众类型等。
零售终端特点:顾客喜欢哪种环境购物等。 d. 竞品的了解
当地竞品的产品描述:包括口味、包装、排序。
价格描述:包括经销价、批发价、零售价及各级通路利润。 通路:看竞品的通路掌控力度到了哪种程度。
SP与广告:竞品在当地媒体的广告投放形式;竞品在当地的促销力度。 销售概况:包括竞品在当地的铺货率、及大概销量。
通过对以上资讯的掌握,销售代表可以对区域市场有深入地了解,对当地的市场有较准确地预估,一旦出现竞品的攻击或亿利甘草良咽销量的迟滞,就可从陈列、SP、通路掌控力度(如是否竞品在做常态的零售终端拜访,而我们没有)、物流等各方面着手,分析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从而为决策部门提供充足的背景资料和有力提案,及时打击竞品、强化市场工作。 7、自我激励
反思所管辖的市场还有哪些终端管理细则可做
29
中心城市零售渠道、铺货率、好的售点气氛,是成功的企业的共性,是健康市场的
基础,这方面是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物流覆盖到哪里,所辖区域市场内的县城、乡镇,有没有的空白市场没开发? 是否对当地市场充分熟悉,并及时提案打击竞品抢占市场份额? 你能否从主观上尽最大努力去确保执行效果?
消费者对康松康麦斯的忠诚度、口碑如何?是否可以从这方面切入拓展业绩?
第九部分 终端工作人员的管理
对终端工作人员的管理
终端工作人员大部分的工作是在办公室以外进行的,管理者很难进行直接的监督。企业对终端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是零售终端管理中的首要工作。
对终端工作人员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计划
终端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管理人员应制定详细的终端开发计划和工作完成考核的量化指标,对具体的终端工作人员进行定时定量的工作任务分配, 报表管理
运用工作报表追踪终端人员的工作情况,是规范终端工作人员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主要报表
一周工作计划表 一周工作总结及建议 工作日报表
30
周(终端库存、销售)报表 月(终端库存、销售)总结表 竞争产品调查表
终端岗位职责量化考评表 DM及SP礼品派送记录表 终端(分级)陈列表 终端人员的培养和锻炼
加强岗前、岗中培训,增强终端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放手独立工作。 管理者应身体力行,与终端工作人员协同拜访,并给予其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终端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主管人员对终端人员各方面工作情况的了解,制定培训计划和增加团队稳定性。 终端监督
管理者要定期、不定期地走访市场,对市场情况做客观的记录、评估,并公布结果。 管理细则:
组织:由区域市场统一安排,制定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各区域销售代表实施推行。规定明确的时间进度,各区域经理负责监督,作为工作考核的依据。
负责人检查:公司主要按照工作进度表检查。包括:文件图表的检查;组织的检查;市场覆盖面的检查;KA、A、B、C、D类店的检查;连锁药店、单店药店的检查;陈列的指导;销售业绩的考核。
终端检查:区域经销商对A、B、C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对下属市场一线人员的工作检查,资料与报表的检查与分析。
一线检查:一线人员须对分销商的市场覆盖面进行详细了解,扩大配送层面,以提高送货效率。并对所属终端实施日常检查(陈列、价格、货源、库存、销售)。
终端市场检查的结果,直接反映了终端人员的工作情况。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对于成绩一般的人员,主管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方法,另一方面要督促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对那些完全丧失工作热情,应付工作的人员,要坚决辞退;对于成绩突出的人员,要充分肯定成绩并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冲击。 终端协调
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终端人员管理制度,并通过它来约束终端工作人员的行为,终端管理的首要环节才能有所保证。
31
协同终端一线人员建设网络。
配合一线人员在终端执行、推广SP专案。 终端回款的监督、指导。
解决一线人员在各工作环节遇到的困难。 信息处理
终端工作人员所反映的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后尽力解决,这样可体现终端人员的价值,增强归属感、认同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鼓励他们更深入全面地思考问题,培养自信心。 业绩奖惩
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