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课程考核论文
无锡民俗资源调查报告
摘 要: 民族民俗旅游是我国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发展速度较快,已成
为人们议论热门话题。民俗旅游资源是构成民俗旅游地借以吸引旅游者的民俗旅游产品的基本要素,是我国各地发展民俗旅游业及开展民俗旅游服务的基础条件。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动态的文章,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 以家乡无锡为例,从民俗旅游资源环境、民俗旅游资源现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等三个角度对无锡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分析。
关键词:无锡;民俗;旅游资源
I
江苏理工学院课程考核论文
序 言
民俗旅游是一种以民间风俗为体验对象的文化旅游活动,通过民俗旅游可以在遍览一方山水、愉悦身心的同时感知异域风土人情和植根于民间的草根文化,在与城市文明的对比反差中品赏传统文明遗留的淳朴韵味,激发旅游者爱乡土的热情和寻根固本的文化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的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地方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位也日益重要。民俗旅游系列已与山水风光旅游、文物古迹旅游等构成特色旅游系列产品,成为开发潜力最大的一支劲旅。可以预见,民俗旅游将成为现代旅游一大潮流。如何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更能迎合和满足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求新、求异、求知、求同、寻根等心理需求。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
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各地迅速兴起,甚至民俗旅游成为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迄今,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六大特点: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单一向多样化、复合型发展;地域上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向内地和全国范围扩展;形式上从单纯观光向体验、参与发展;游客以境外为主到国内外游客并重;层次上从初级水平向专业化水平发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及其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民俗旅游及其开发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II
江苏理工学院课程考核论文
一. 无锡民俗旅游资源环境
(一) 地理环境
1. 位置
无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无锡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2. 境域
全市总面积为4627.47平方公里(市区1643.8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31.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和丘陵面积为7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90%;水面面积为13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0%。 3. 地形
4.
无锡市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的低山和丘陵地区。江阴、宜兴一线以东形成了以现代太湖为中心的坳陷盆地,即太湖盆地。宜兴地区山体均作东西向延伸,绝对高度500米以上,最高峰为黄塔顶,海拔611.5米。江阴和无锡市区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东北逐级下降。最高峰为惠山三茅峰,海拔328.98米。
4.气候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季风控制,盛行东南风,天气炎热多雨;冬季受大陆盛行的冬季季风控制,大多吹偏北风;春、秋是冬、夏季风交替时期,春季天气多变,秋季秋高气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连阴雨、寒潮、冰雹和大风等。具有南北农业皆宜的特点,作物种类繁多。
(二) 历史环境
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 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无锡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和繁衍。
第 1 页 共 15 页
江苏理工学院课程考核论文
商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偕弟仲雍,为让王位南奔,断发纹身,做了当地土著居民的首领,筑城建都于梅里平墟(今锡山市梅村一带),史称\勾吴\。
周灭商后,封仲雍后代周章为吴君,建吴国。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 。?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新王莽时期(公元前9-23年),改无锡县为有锡县。
东汉光武年间(公元25-57年)复称无锡县。
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县为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属常州。 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 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区。
1953年建立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
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江阴、锡山、宜兴3县(市)。
(三) 人文环境
无锡是个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据太湖出土的大批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宜兴发现你的古人类下颔骨化石等等,证明了一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在无锡太湖地区。而锡山、阳山、江阴、宜兴等地发现的原始民族聚落遗址均是距今六、七千年前的食物记载。可见,无锡太湖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居住和进行生产的适宜场所。
距今四、五千年前后,无锡进入良渚文化时代,当时的农业与制陶、琢玉等手工业的发展,对夏商周三代的文明有过一定影响,并成为中华文明形成的基础之一。
第 2 页 共 1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