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当今中国,仍然是一个最公平、最合理的高校入学选拔方式,无数的青年才俊籍此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进入不同的专业领域学习,或热门或冷门,虽不能说“一考定终生”,但谁也不能否认,高考对个体的整个人生的影响。做为高三学生,即将参加高考的十七八岁的学生,这场竞争,无疑是非常残酷的,在为此准备的一年中,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心态的把握成为决定成败的三个最重要因素。而其中,心态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是基础、是保障。
这里就高三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进行剖析,并给出一些相应的指导性的措施。
高三复习阶段划分
高三复习,应该从高二暑假开始,到高考前结束,历时近一年。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将它粗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二暑假 第二阶段:高三上学期 第三阶段:高三寒假
第四阶段:高三下学期开学到模拟考试前 第五阶段:模拟考试到高考前 第六阶段:高考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复习任务,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在同一个阶段的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
第一阶段学生心理特点解析及对策
高二暑假,对老师、学生都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一进入高三,大部分学科立即或很快会进入到第一轮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复习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必须利用暑假调整高一、高二的学习状态,提前进入复习状态,以期尽可能地缩短开学后的适应时间。
在这一时期,学生一般都会在暑假开始时,就有一番雄心壮志,不少学生甚至会找来近年的高考题,一试身手,不论成绩如何,均会信心十足。但很快,很多同学又会陷入低潮,开始出现学习拖拉,效率低的现象。临近开学时,才会又紧张起来,疲于完成作业。
如何在师生不见面的情况下,就能指导学生很好度过这段时期?科学合理安排暑假作业是非常关键的。下面结合物理学科谈谈具体的指导。
1.明确任务。老师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自己对力学进行初步的复习,完成布置的练习,并完成一到两个解题方法或章节知识的总结;若时间有限,可以不复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这样安排是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来定的,因为整个高中物理研究方法(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能量、动量)、研究过程(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曲)线运动、非匀变速直(曲)线运动)都在力学部分完整体现,力学复习是物理复习的重中之重,是根本。另外,这一段知识主要在高一学习的,经历时间比较长了,所以在复
习前,让学生自已先学一遍是非常必要的。制定的任务可操作性一定要强,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一定要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完成,大而空的任务坚决杜绝。
2.精选练习。理科复习必须通过做题去加强理解,去提高熟练程度。但是这一时期老师把主要目的定在“利用习题指导复习,引导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对主要方法的总结归纳”上。所以选题力求“体现主要考点,不偏不怪不难”。有位物理老师在暑假给学生安排了共85道题,同种类型同种方法的题最多选三道,并将它们按题号编排在一起,不明确指出来,但暗示学生进行总结。
从开学后收回的作业和学生做的总结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认真完成作业,并能从选题中,总结出相应的方法和知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另外,暑假里,也是很多优秀同学能够脱颖而出的机会,他们的自学能力、自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大凡在暑假后开学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基本上在复习过程中都能较平稳度过,不用老师操心太多。
第二阶段:高三上学期
第一个学期,对于大多数学科来说,都是进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复习,历时长;对学生来说,是完善、形成知识体系、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时期。这一阶段里,学生也会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开学考试后
刚开学,大多数同学自我感觉都是良好的,都想要在高三好好奋斗一年,以前成绩优异的,想要延续过去的辉煌,以前成绩不理想的,想要一扫颓势,重振旗鼓。但一般开学时,学校都会进行一个摸底考试,以便让老师了解学生状况,并提醒学生收心。虽然学生能在暑假进行较好的复习,但毕竟是自学,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并不能取得特别理想的成绩,至
少不能达到预期的成绩。于是有些同学开始失落,开始怀疑自己,开始不自信,开始紧张。他们都眼巴巴地看着老师,想要从老师那儿获得一点信心。
这时候老师的鼓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失败,多强调客观原因,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失分点,与自己复习的状况结合。比如,有一类同学,假期没有好好利用,没完成老师假期前定的任务。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就要告诉他:“你看看,你复习到的章节,相关题得分是多少?没复习的,一分不得,也不用怕,因为我们还要复习,到时候……”这些也许看起来有点避重就轻,但是在这个时期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感觉到:“这次没考好,没关系,只是开始,我只要像某某一样好好努力,一定就能取得好的成绩,考到好的大学!”
让学生学会从失败中找到信心,找到勇气,定下自己的目标。有位老师在开学后,跟他的学生说:“高考是一个省力杠杆的支点,在支点这边使力,我们的人生将会轻易改变,进入很高层次。我们要想在今后有大作为,对社会对国家有大贡献,现在努力吧!高考前多努力都不为过,都会有所得。”他还让他的学生在开始的时候都把自己的目标定得高高的,要进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家一流学府深造。因为这不是教学生自欺欺人,不是好高骛远,而是真正的实事求是——因为只要努力奋斗,一年的时间足够成就理想了!有时候觉得这有点像“赶鸭子上架”,但这件事必须由老师推动去做!
(二)开学考试后到“十一”长假前
在开学后的几周内,用同学的话说“刚上高三的新鲜感和紧张感支持着每一个人,自习课变安静了,中午打球的人少了,课上专注的人多了”。大家都不想在起跑线上输给别人。
但是之前的动力如果说是来自于老师和同学这些外在的因素,那学生渴望的、真正的、持久的动力就要来自于自己,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复习成果”。所以,老师在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协助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己的、实实在在的“复习成果”。
从物理学科来说,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确保同学能有“复习成果”。
其一,教会学生具体的复习方法。比如,做题,可以将题分为A、B组题,A组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后完成,B组题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做三遍,第一遍,自己研究;第二遍,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同学解析;第三遍,周末在家认真消化、吸收、总结。
其二,复习的总体原则,是“讲得慢一点,讲得细一点”,目的就是让同学充分理解、消化。
其三,达标验收。每一单元复习完,老师都要有一个达标验收,考题来源于练习,来源于课堂教学,只要认真听讲,认真完成练习,一定都能取得合格的成绩。
有了这三点做保障,同学一回味,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一用心学,复习就很有成效!”
(三)“十一”长假
长假,至关重要,承前启后。长假中,有很多同学只想到了放松,认为放松就是要忘掉一切学习;还有部分同学赶紧把前面复习过的再一题一题,一句一句再过一遍,再提前复习下一章、下几章的知识,生怕会在开学后落下,搞的自己特别紧张。
这二者都不可取。在这个假期,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将前一段绷紧的神经稍放松,能从紧张的复习中跳出来,看一看、想一想自己这些日子,从而找到自己复习的最佳状态,包括复习时间、复习计划、复习方法。
(四)长假后到期中考试
这个时期,由于高三后第一次大型考试在即,所以绝大部分同学都会较踏实地复习,跟着老师走。但是随着各学科复习深入,复习内容的膨胀,难度的增加,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也会开始出现问题。
一些特别认真刻苦的学生,经过一段学习后,在各类考试中成绩总不够理想,气馁、不自信、甚至恐惧做题的情绪出现。有位学生她觉得自己够努力了,实际也确实如此,每道题她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三遍,但是一到考试,就出现问题。老师通过与她的交流,和对她的了解,分析造成她这种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己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允许自己犯错,结果越怕越容易出错。如她在做题时,由于害怕看漏条件,从读题的第一个字开始,就划线,一个字一个字读,读到有数据的条件,再用框框圈住,这么紧张,反而无法理解整个题的题意了;二是由于高一、高二底子薄,现在一旦面对这样全面的复习,不可能做到细致入微、面面俱到。
针对她这样的状态,老师就要找时候跟她谈话。主题之一,解压,让她意识到,压力是造成她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她的老师告诉她,特别优秀的同学,他们已经经过了前两年的努力刻苦了,如今才能像现在这样,复习非常到位,而你可能只是在进入高三才努力的,那仅仅几周的努力刻苦,不可能像他们一样游刃有余;但是,只要坚持下去,踏踏实实地积累,一定能达到直至超过他们;主题之二,老师要教她怎样做题。老师可以拿一些题,让她从开始做,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然后,老师再从拿到这道题到怎么审题,注意关注哪些条件,哪些条件(如质量多少,长时间多长等)只要有个印象,用到时再到题中去找,等等,让她切实体会到不同,并有所收获。
这个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最后慢慢地放松了紧张情绪,在第二学期时,成绩开始有了质的飞跃,并在高考中取得了令她自己满意的成绩。
(五)期中考试后
期中考试后,同学中,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类,一贯很优秀,成绩依然很好,考后,自信心更足;第二类,高一、高二一般,但进入高三后,非常努力,取得不错的成绩,考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