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广东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计量分析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3:35: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广东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计量分析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的城市面积很小。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从广东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变化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2年为缓慢增长阶段;1992—2003年为加速增长阶段;2003—2007年为稳定增长阶段。

1985年,广东省17个城市(9个地级市,8个县级市)城市辖区面积16424平方公里,建成区土地面积483平方公里。1990年19个地级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77平方公里。2000年21个地级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443平方公里;200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521平方公里,比1985年提高了4倍之多。

经过“撤市设区”和近年来的快速拓展,2006年五个大城市建成区面积分别为:广州779.90平方公里、深圳719.90平方公里、东莞139.00平方公里、佛山119.00平方公里、中山108.60平方公里。其中佛山因为行政区划调整,市区面积扩大了近50倍,建成区面积也扩大了近3倍之多。

3.1.3、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1978年底,广东省户籍总人口5064.1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23.23万,城市化水平为16.3%,比1949年仅提高了0.6%,比全国17.9%的城市化水平低1.6%。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表征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纵观广东城市化水平(非农比)的变化规律,大致将其划分为五个特征阶段:①1983年以前,城市化水平相对稳定;②1983—1991城市化快速增长;③1991—1994年,城市化快速增长阶段; ④1995—2001年,城市化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变化;⑤2001—2003年,城市化水平急剧增长;2003年以后稳定增长。

2000年“五普”以前多以城市非农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来表示。“由于在改革开放时期依靠便宜的劳动力、土地价格以及与国际资金技术相结合,珠江三角洲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外来人口,在一些城市外来人口远远超过当地的户籍人口。如果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作城市规模分析时仅仅采用市区非农人口,则不能合理地反映该地区的实际情况。” 如果以城镇人口(包括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的方法来衡量城市化水平,那么用两种指标统计的城市化水平差距很大:1985相差8.82个百分

19

广东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计量分析

点;1995年相差9.32个百分点;2000年则相差23.82个百分点,以非农人口计算的城市化水平明显偏小。

2000年“五普”人口统计开始采用“常住人口”(即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人口)口径,广东省城市常住人口达到4752.56万,城市化水平为55%,比1978年提高了38.7%,比全国城市化水平36%高了19%。

2009年广东省常住人口为9638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3.4%,比全国高19.1%;比1978年提高了45.1%

3.2 广东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

由上可见,1978年以来,广东的城市化水平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无疑,这是与广东经济的飞速增长离不开的。根据前文经济理论的分析,在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方面,学界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即影响表现在:

经济增长带来劳动力转移的“推力”和“拉力”。所谓推力,是指经济增长使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剩余,能够向非农部门提供剩余劳动力;所谓拉力,即指随着非农部门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有了越来越大的吸纳能力。

广东经济增长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截至2009年,广东的一、二、三产业的总值比为2.5:50.1:47.4。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由于其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必然要求作为经济极点的城市能有更多的生产要素以满足其产业发展的要求。

经济增长为城市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均gdp年均增长超过10%,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2009年人均gdp更是达到了67407元。以这样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投资的重点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的提高,推动了城市的扩张。据统计2000年来,广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由1163.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045.97亿元,年均增长23.1%。而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35.97%增加到2005年的51.10%。这些基础设施涉及到水、陆、空等多个方面,如广州新白云国际

20

广东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计量分析

机场、广州南沙港、广州新火车客运站、深圳火车站、深圳蛇口港、珠海高栏港等大型枢纽设施,以及广深、广珠快速轨道交通,珠江三角洲高速路网,广州、深圳地铁设施等设施,而珠江三角洲公路密度更是全国第一,同时通信网络的建设也是全国最快的。此外,各地区结合产业升级,纷纷建立高校园区,吸引人才。如广州的大学城、深圳的大学园区、珠海的各大学校区、东莞、佛山的大学园。

3.3 广东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区域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化。区域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能对区域的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影响,是因为技术创新需要条件作支撑,城市则具备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一系列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能够满足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金、信息、高素质的劳动力、完善的技术市场(技术创新不可缺少的条件)、发达的交通和通信联系、健全的流通网络、高水平的科研与教学机构。这些条件只有城市才能满足。近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史证明,在城市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或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的难度是很大的,而当城市化的发展进入高级阶段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往往都会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这是因为在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科技、教育事业发达,能够提供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专门人才;信息产业发达,能够为技术创新的活动提供大量的科技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金融业发达,便于为技术创新多渠道筹集资金:市场发达,创新成果易于商品化;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层次高,能够为技术创新的活动不断地提出新的消费要求;城市规模大,密度高,城市的辐射功能和传递功能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组织和合作及创新成果的扩散。

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导致了产业更新换代的效率的提高。城市化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城市化进程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同时,城市化也是工业化的最大助力之一,因为城市化能为工业化提供它所需要的空间要素和外部环境。最后,城市化对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集

21

广东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计量分析

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这几点,在珠三角地区与广东其他区域的发展差异的对比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综上所述,广东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讲,确实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但我们应如何量化这种影响呢?本文将在第四章中,用一系列的计量方法去探讨这个命题。

22

广东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计量分析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17253c9mr8c83g0eop7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