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湓(p?n)江 商贾(jiǎ) 悲悯(mǐn) ... B.芦荻(dí) 霓(ní)裳 迸(bìng)发 ... C.幽咽(ya) 谪(zh?)居 琴弦(xián) ... D.红绡(xiāo) 银钿(diàn) 嘲(chāo)哳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忙 .
B.曲罢悯然 悯然:忧郁的样子 .. C.低眉信手续续弹 续续:一个接一个 D.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随便地,轻易地 3.下列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整顿衣裳起敛容 B.暮去朝来颜色故 .... C.凄凄不似向前声 D.举酒欲饮无管弦 ....
4.下列加点的词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 ...5.下列各句不具备“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主人忘归客不发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6.将下列诗句补写完整。
(1)同是天涯沦落人, 。[来源:Zxxk.Com]
(2)东船西舫悄无言, 。 (3)我闻琵琶已叹息, 。 (4)座中泣下谁最多, 。 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来源:Z。xx。k.Com]
7.“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人评说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题所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9.诗人和琵琶女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这相似之处有哪些? 答: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3题。
听颖师弹琴 韩 愈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0.对这首诗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起调热烈,情感激越,用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作比,让人联想到他们在切切私语 ,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相尔汝”,尔、汝皆第二人称 ,都是你的意思,这样互相称呼,表示很亲昵。 B.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 ,音调陡然一变:“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
高亢,好像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
C.“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达随飞扬”,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像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像那柳絮随风颠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
D. 正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候 ,却又“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亮。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跻攀分寸不可上 ”,如同一个登山的健儿 ,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1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B.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写出了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来源:Z,xx,k.Com]
C.芙蓉哭泣、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我们这里可以看到李贺想像奇异,描绘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幻想、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
D.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像的流动,想像所至,笔之所至,故而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
13.试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
答: 三、语言运用
14.下面两幅对联都是有关《琵琶行》和白居易的,顺序已被打乱,请重新组成对联。
①枫叶四弦秋 ②浔阳千尺水 ③勾留江上别离情 ④怅触天涯迁谪恨 (1)上联: 下联: ①堤建西湖 ②心在苍生 ③千秋永祀老诗翁 ④神归东洛 ⑤笔诤时政 ⑥万户争传新乐府 (2)上联: 下联: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做“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唐元和十至十三年(公元815年—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答: 16.鉴赏下面一首唐诗。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
试比较本诗与《琵琶行》两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分析。 答: 四、直通高考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年高考福建卷)
端 居 李商隐
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