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检测: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20:28: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

单选题

1.《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分封制开始出现 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阶级矛盾尖锐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解析】 材料“天下为家”体现了“家天下”的开始;“大人世及以为礼”体现了世袭制成为定制,故D项正确。 【答案】D

2.商朝时,下列官员可与商王一起掌管政务的是( ) ①侯 ②伯 ③相 ④卿士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 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答案】 D

3.“周代实行宗法制度……用宗法把封建诸侯团结在周王周围,各诸侯按宗法所确立的原则,排成一种等级隶属关系,井然有序。”材料表明周代宗法制( )

A.实现了宗族内部的团结 B.与分封制共同维系社会秩序 C.确立了平等的社会关系 D.是一种落后保守的政治制度 【解析】根据题目中“各诸侯按宗法所确立的原则”,可以判定题目材料所反映的“团结”远远超出了宗族的范围,因此,A项的表述是不确切的;根据材料中的“等级隶属关系”,可以判定C项叙述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相配合,构成了“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B项叙述正确,

第1页/共10页

D项叙述错误。 【答案】B

4.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解析】 西周分封商代的贵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权势及其后裔仍有较大影响力,在其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则是为了加强防范。 【答案】 B

5.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禅让制 C.宗法制

B.世袭制 D.分封制

【解析】题干中“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是关键信息,A项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B、D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答案】 C

6.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这反映了( )

A.长幼有序是宗法制的核心 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

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解析】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大意是王位的继承人必须是嫡长子,而不管他是否贤能。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

第2页/共10页

承制,故选D项。 【答案】 D

7.有学者认为:“依据□□制度的组织形式,周王既是普天之下最高的统治者,又是……最大的族长。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掌握全国最高的政权和族权。”材料中的“□□”应为( ) A.禅让 B.分封 C.世袭 D.宗法

【解析】根据宗法制度的原则,周王是天下的大宗,“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这使其成为国家最高的统治者。 【答案】D

8.下图反映的是中国早期某政治制度的重要信息,空白处应为( )

A.禅让制 C.分封制

B.宗法制 D.礼乐制

【解析】 西周时期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有利于强化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答案】 B

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观点 “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益干启位,启杀之。”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竹书纪年》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史记·夏本纪》 作者、出处 第3页/共10页

A.诸侯推举启为帝 B.禹直接传位于启 C.启最终继君主位

D.益最终被启所杀

【解析】 “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与材料中“益干启位,启杀之”信息明显不相符,不能认定“诸侯推举”,故A项错误;“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可得出禹当初不是直接将君位传给启的,故B项错误;“为夏后帝启”等信息说明“启最终继承了君位”,故C项正确;“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无法判断启是否直接杀益,故D项错误。 【答案】C

10.《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商时期( ) A.政权更替频繁 结合

C.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D.世袭制度遭到废弃

B.神权与王权相

【解析】 根据题意,夏商多罪,均是天命诛之,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神权和王权的结合,故B项正确。 【答案】B

11.右图是北京蓟城柱。《礼记》记载:“武王克殷返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相关的制度是( ) A.王位继承制 C.宗法制

B.分封制 D.禅让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材料“武王克殷返商”可知,这项制度是西周时期实行的;结合“封黄帝之后于蓟”判断,这是西周初年实行的分封制。

第4页/共10页

【答案】B

1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依据的主要标准是( ) A.功绩 C.血缘关系

B.品德 D.才能

【解析】 根据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同姓宗族是分封诸侯的主体, 体现了分封制与宗法血缘关系的结合,故C项正确。 【答案】C

13. 2006年5月27日5时53分,印度尼西亚爪哇省日惹市发生里氏5.9级地震。至28日,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4 600人。印尼政府宣布,国家进入为期3个月的紧急状态。印尼政府采用这种制度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地保障国家在受灾情况下的稳定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实施。任何一项国家制度的实施都会对一个国家产生某些或大或小的影响。西周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 A.确立财产的分配、地位的高低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B.确定王位继承人

D.巩固奴隶制统治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根本”二字。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或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答案】D

14.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东征,周人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周初广建诸侯国( ) A.扩大了王畿区域 C.削弱了周王权威

B.推动了文化交流 D.解决了内部矛盾

第5页/共10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检测: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1c3t59mh64qfr01784a35m4y31es80155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