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农的手:正是这双丑陋难看的手,才有了这朵朵娇艳的玫瑰花,才使得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
体操运动员的手:正是因为这双平时经过残酷训练的手,才会有体操赛场上一霎那的辉煌。 女人的手:正是这双细腻柔软的手,让我们感受到了妈妈那深深的母爱,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孩子的手:看到这只红润稚嫩的小手,一定会引起你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吧? ……
教师总结:爸爸的手粗大有力,妈妈的手温暖细腻,我的手稚嫩灵巧,爷爷的手茧厚纹深,奶奶的手干枯多皱,魔术师的手神出鬼没,雕塑家的手点石成金,医生的手救死扶伤……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一双手都有不同的特点,因为它是和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经历遭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每一双手的背后也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人的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了解了这些手的哪些感人故事?下面就说给大家听听好吗?说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组织语言,进行口头作文,引导学生把脑海中随时迸发的创作火花记下来。 五、学生习作,真情表达。
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以“________ 的手”为题,把刚才所交流的内容整理记录下来好吗?把你的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手
抓特点 (按顺序、语句生动) 借手赞人 表达真情 附:例文
妈妈的手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妈妈的手。妈妈的手很“神奇”,无论我需要什么东西,一夜的工夫妈妈肯定能做好,上学的新书包啦,冬天的新棉鞋啦,出门的新衣服啦等等。
等我懂事了,才知道妈妈其实很辛苦。白天她和爸爸一样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养家糊口,晚上回来干家务,纺线、织布、做衣服,常常要忙到深夜。尤其是春节前的一段时间,妈妈更累。要强的妈妈非要给全家每人做一套新衣服,哪怕是旧衣服改做的,她也要拆洗得干干净净,缝补得平平整整。我们姊妹五个加上大人们,每人一套就是十来套!十来套呀,她就那样一针一线一针一线地缝啊缝。那时,我根本不知道每天晚上妈妈是什么时候睡觉的。有一天深夜,我一觉醒来,看见妈妈屋里的灯还亮着,就披上衣服走了过去,妈妈正在给我
做棉鞋,千层底的鞋底足有半寸多厚!只见妈妈左手拿着鞋,右手使劲地顶针、抽针,可能用力很大吧,我清清楚楚地看见妈妈的手上许多地方裂了口子,有的地方还渗出了血!也许是心疼,也许是害怕,我禁不住哭了:“妈,你的手……你怎么不抹手油呢?”妈妈笑着说:“傻孩子,抹手油,手太滑就捏不住针了。你去睡吧,妈没事。”
如今,我们姊妹都成家了,日子也好过了,可是年过花甲的妈妈仍然惦记着这个,惦记着那个,一刻也不让自己闲着。她的手也更粗糙了,手指已经弯曲变形!去年冬天,我听说老年人经常活动保健球,能锻炼手指关节,就专门买了两个给妈妈送去。妈妈显得很高兴,一见我就说:“转,你来得正好,我做了两双套袖,给你和孩子的,你们上学写字,别冻着手。”看着两双新套袖,我不知该说什么好,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我一把抓住妈妈的手举了起来,几乎是吼道:“妈,你别再忙乎了行不行?你看看你的手,都弯成一张弓了!”妈妈却笑着说:“不像,像一把伞。妈没事。”
是啊,妈妈的手像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妈妈的手是一根擎天柱,为我们撑起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
[引导]学生体会妈妈手的特点是裂口、弯曲变形,难看的,但作者通过对这双手的细节描写,生动准确地展现了一位农民母亲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和自己对母亲的感激。进一步体会借手赞人的写作特点。
第十单元
习作内容: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路》主题单元语文天地“笔下生花”习作练习。 习作提示与要求:
无论是城市的柏油大道,还是乡村的林间小道,路,在我们脚下,引导我们向前。选择下面一项,写一写。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设计理念:
习作教学应从学生的已知经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出发,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相机诱导和指导。从生活入手,鼓励自由表达,抒发真情实感。 写前准备:(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项)
1. 观察:留心观察放学回家的路,观察路上的变化,把自己的见闻简要记录下来,可多观察记录几次。
2. 调查:家乡道路的发展变化历程,做好记录。
3. 采访:访问父母或其他亲友,听他们讲述自己成长之路上难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 1.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感受了不同的“路”。在我们的周围和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有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路”。今天,就让我们拿起自己手中的笔,把自己的观察、思考、见闻、感悟写出来吧!
2. 让学生说说课前观察、调查、采访的情况。按准备情况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每个小组选1—2名同学把汇报交流的情况在班内讲一讲。
通过交流,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重组,加深认识,开阔思路,为习作做好准备。
二、重点指导,理清思路 。
针对部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加以指导,消除学生作文时存在的障碍。结合学生的汇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 刚才有的同学汇报时说,他前段时间放学回家的路变得拥挤了,原来那段时间正是蒜苔收获的季节,今年的蒜苔获得了大丰收,卖蒜苔、收蒜苔的拖拉机、三轮车、大卡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把本来不算宽阔的乡村道路挤得简直是水泄不通,因为外地的客户争相来收购蒜苔,今年的蒜苔卖了个好价钱,蒜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透过这拥挤的道路,你联想到了什么?是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的道路变“窄”了,农民的小康之路却变“宽”了。我们可以通过描写“蒜乡的路”来表现农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讴歌农民的美好生活。这变得拥挤的乡村路真是农民的“小康之路”啊!通过引导,让学生把自己的见闻进行提炼,抓住重点,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 人们把一生中的经历比作人生之路,这条路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一帆风顺,铺满了鲜花;有的坎坷不平,到处是荆棘。有的同学访问了父母和其他长辈,了解了他们人生之路上难忘的经历。他们的经历是否对你有一些启示?在你成长的道路上,谁给予你的帮助最大?他(她)是怎样帮助你的?让几个同学说一说,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材料之后,如何运用到习作中去,教师采取“扶一把”的做法,对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合理安排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三、自主习作,相机指导 。
1. 写作前的构思是十分重要的,应让学生养成动笔前认真构思的习惯,在对文章有了一个
整体的构思之后再动笔。习作中尽量做到一气呵成,防止学生养成写一句,想一想,写写停停的不良习惯。
2. 让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构思,想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也可以列出简单的作文提纲。
3. 学生构思后自主作文,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通过巡视对全班同学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发现的典型问题,如内容写不清楚、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等,相机评价,具体指导。
这一环节,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习作时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指导,重点帮助平时作文有困难的学生。 四、交流习作,评议修改。
选典型习作3—5篇,让学生在班内读,边读边评,师生共同评议,充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是否把观察了解的情况写清楚了、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口头修改或补充。然后,各自修改习作,修改时先自己修改,再让同学帮助修改。最后进行誊抄。
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要结合每次习作的训练进行,要让学生在修改作文的实践中掌握方法,逐渐形成习惯和能力。 五、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师生共同评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让小作者读给大家听,师生共同进行欣赏评析;还可以请这次习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表扬这次习作比较好的同学,特别对在作文某个方面有独到之处的同学更要重点鼓励。把评选出的佳作张贴到教室的壁报栏中,供全班同学欣赏。
学生都有希望得到表扬和肯定的愿望,特别在作文方面,一点肯定和赞赏会让学生产生成功的自豪感。因此,应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哪怕只有很小的一点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