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
一、说教材
《沁园春·长沙》出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一单元,这首词作为高一新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对于培养学生豪迈开阔的胸襟和爱国热情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的词用词水平精炼高超,通过鉴赏《沁园春·长沙》,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和这首词本身的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词;
2、理清作者写作思路,读懂这首词,能够层层深入的理解词; 3、掌握重点字词,品味词的语言,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习毛泽东高超的用词技法;
2、领略无产阶级领袖豪迈开阔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时运用的教法和学法主要有:
1、朗读感悟法:诗词的节奏、韵律要通过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要用读来体会。通过让学生多次朗读这首词来不断深入理解《沁园春·长沙》所抒发的豪迈气度,领略词中壮丽阔大的景象。
2、情境教学法:情境使教学生动。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画、视频、音乐来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3、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会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开放的思维空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言而有物,言之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四、说教学过程 (一)联想导入
在初中时我们已经学习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同样是用了“沁园春”的词牌名,
这首《沁园春·长沙》有描绘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读完后请同学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什么的语气、语调来读词?
2、学生问答完问题后再次自由朗读词,注意读出豪迈、开阔的气势;
3、一起听录音示范朗读,学生跟着标准朗诵调整自己的语气语调,在反复朗读中不断深入把握这首词的感情。
(三)深入赏析
1、提出问题:同样表达了豪迈的气势,《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所抒发的感情却不是完全相同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通过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对比,体会一位作家创作风格的一贯性和不同时期作品特征的不同。
2、寻找不同的原因:引入两首词不同的创作时代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
1922年,毛泽东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促进了湖南省总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后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沁园春·雪》:1936年2月,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进行东征,到华北抗日前线对日作战。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适逢大雪。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辉豪放的诗篇,词中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憧憬祖国的未来。
了解两首词不同的创作时代背景,培养学生在鉴赏诗词文章时关注创作背景的习惯,以
便于更为准确的把握诗词文章主旨。在了解时代背景后准确把握《沁园春·长沙》的思想感情。
3、深入赏析:
(1)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画面各加上小标题吗? 明确: 四幅画面;独立寒秋、湘江秋景、峥嵘岁月、 中流击水。
(2)全词中有几个字可以把这几幅画面串联起来,你认为是哪几个字,并简要口述理由。 明确:“立”——“看”——“怅”——“问”——“忆”——“记” (3)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明确: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
4、词中的炼字艺术:
以上阕为例,你觉得哪个字或词写得最好,为什么?
明确:如以“翔”、“碧透”为例,说明理由,逐步培养学生鉴赏个别字词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全词;
2、选择一个你觉得用的最好的字或词,写一段鉴赏分析。 (五)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创作风格 时代背景 炼字 四幅图景:独立寒秋、 湘江秋景、 峥嵘岁月、 中流击水
由景到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