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针灸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1 8:14: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8、心 小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胆

19、任脉 督脉 带脉 冲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蹻脉 阳蹻脉 20、胞中 会阴 “一源三歧” 21、腹部 长强 胸胁

22、离 入 出 合 体腔 23、四肢末端 关节骨骼部 24、脏 腑 腑 脏 25、里 络 孙 三、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C 6、C 7、C 8、D 9、C 10、D 11、A 12、D 13、B 14、C 15、C 16、C 17、D 18、C 19、B 20、D 四、多项选择题

1、AD 2、ABE 3、DE 4、AD 5、CE

6、AC 7、ABCDE 8、ABCE 9、ACD 10、BD 五、简答题

1、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所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许多浮络和孙络等。 2、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其交接规律为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相交接。 3、十二经脉的传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注到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系统。 六、论述题

1、十二经脉中六阴经在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按立正姿势,大指在前,小指在后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均分手足前、中、后3个区域,十二经脉在四肢的排列为: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经,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2、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不同,既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偶关系,但与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有密切关系,故称“奇经”。其作用特点:①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②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犹如江河之水。

3、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的经别合于其表里的阳经经脉(合),由此将十二经汇合成六组,称为“六合”。例如:足太阳、足少阴肾经别从腘部分出,入走肾与膀胱,上出于项,合于足太阳膀胱经。由于十二经别有离入出合的特点,不仅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由于十二经别通过表里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得十二经脉中的阴经与头部发生了联系,从而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加强了十二经脉对

9

头面的联系。故而突出了头面经脉和穴位的重要性及其主治作用

经络总论3

一、名词解释

1、标本 2、根结 3、气街 4、四海 5、四根三结 二、填空题

1、足太阴经根于____,结于____。

2、足太阳膀胱经标部相应的腧穴是____,本部相应的腧穴是____。 3、手太阴经的标部相应部位是____,本部相应部位是____。 4、《灵枢·卫气》指出:“胸气有街,____,头气有街,____。” 5、《灵枢·海论》指出:“人有髓海,有____,有气海,有____。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6、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指出十二经脉的“四根三结”,即十二经以____为“根”,以____三部为“结”。

7、标本理结强调经脉分布____的相应关系,根结理论强调经气____的联系。 三、单项选择题

1、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 )

A、足阳明胃经 B、督脉 C、足少阳胆经 D、冲脉 2、寸口之中太渊穴出为何经之“本”( )

A、手少阴经 B、手太阳经 C、手太阴经 D、手厥阴经 3、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理论强调了( )

A、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关系 B、上肢与下肢的关系 C、前胸与后背的关系 D、脏腑与五官的关系 E、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4、标本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 )

A、上下对应关系 B、前后对应关系 C、左右交叉关系 D、范围和规律 E、表里属络关系

5、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是指( )

A、气街 B、标本 C、根结 D、交会穴 E、四海 6、气街是经气( )

A、组成和来源 B、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 C、布散的主要部位 D、蓄积停留之处 E、别道奇行的通路 7、髓海位于( )

A、头部 B、胸部 C、颈部 D、背部 E、腹部 四、多项选择题

1、手少阴心经的标本部位相应腧穴是( )

A、太渊 B、神门 C、内关 D、心俞 E、天池 2、足太阳膀胱经的根结部位分别是( )

A、涌泉 B、至阴 C、命门(目) D、大敦 E、窗笼(耳) 3、根据《灵枢·卫气》篇的论述,人体的气街部位在( ) A、胫 B、胸 C、肾 D、腹 E、头 4、标本在经络学理论中指的是( )

A、经脉的循行方向 B、经气集中于四肢的部位 C、经气扩散于头身一定部位 D、经气的循行与扩散 E、经脉循行的交接规律

10

5、“四根三结”是指( )

A、四肢井穴 B、颈、背、腰三部 C、头、胸、腹三部 D、任、督、冲、带脉 E、手足阳经合穴

6、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主要论述经络的( ) A、上下关系 B、左右关系 C、前后关系 D、内外分段对应关系 E、络属关系 7、冲脉称之为( )

A、气海 B、髓海 C、小海 D、血海 E、十二经之海 8、足太阴经的根结部位在( )

A、隐白 B、太白 C、太仓 D、胃仓 E、三阴交 五、简答题

十二经脉的“根”与“本”,“标”与“结”的意义有何异同? 六、论述题

1、论述气街的结构特点。

2、试述标本根结,气街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标”原意是树梢,在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对应;“本”是树根,在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对应。 2、根结指经气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

3、气街是指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头,胸、腹(背)、胫等处,是经气流行集中和布散的主要部位。

4、四海是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海”有百川归聚之意,经络学说中认为十二经脉内流行的气血像大地上的水流一样,如百川归海。 5、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故称为“四根三结”。 二、填空题

1、隐白 太仓 2、睛明 跗阳

3、腋内动脉 寸口之中 4、腹气有街 胫气有街 5、血海 水谷之海 6.四肢 头胸腹 7、上下部位 两极间 三、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A 5、C 6、B 7、A 四、多项选择题

1、BD 2、BC 3、ABDE 4、BC 5、AC 6、AD 7、DE 8、AC 五、简答题 相同点:“根”有“本”意,“结”有“标”意,根与本部位在下,皆为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所出。结与标部位在上,皆为经气归结之所。不同点:“根”之上有“本”,“结”之上有“标”,说明标本的范围较根结为广。“标本”理论强调经脉分布上下部位的相应关系,即

11

经气的集中与弥散,而“根结”理论强调经气两极间的关系。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 六、论述题

1、气街的结构特点如下:

(1)纵横交错,以横向为主,呈网络结构:十四经脉按纵向将人体各部有机相连,气街则按横向将人体的脏腑、经络、腧穴、器官紧密地联系起来,构成气街网络结构。气街中,头、胸、腹之气街均按横向联系的结构特点,胫之气街虽为纵向结构,究其缘由与胫部不概脏腑,以及胫部与躯干部纵向相连有关。

(2)分为四部:气街将人体从上到下分为头、胸、腹、胫四部。说明头、胸、腹、胫各部的分段联系,是个不具有相对独立的组织系统和自身特有的功能活动,又通过各部所分布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四海、腧穴等将四部连为一体,特别是四海与气街四部相处一致,如脑为髓海位于头部,与头之气街相和。膻中为气海位于胸部,与胸之气街一致。胃为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与腹之气街相合。冲脉为血海位于下腹部,又与胫之气街相连。

(3)前后相应连贯:气街结构的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胸之气街与腹之气街。胸之气街将胸膺与背部连贯一起,腹之气街将腹部与背腰部密切相连。由于有了胸、腹气街的联系途径,气街通道是人体胸腹部与背腰部形成前后对应的结构关系。针灸处方中的输募配穴法、前后配穴法理论根据均来源于此。古代医家运用阴阳学说创立了针灸在临床上“阴病引阳,阳病引阴”的治疗方法,也是通过胸腹气街的通道而形成的。

2、十二经脉中的标本、根结、气街的理论,在经络的分布和气血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经络腧穴上下内外的对应关系,强调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关系,指出了四肢末端的一些腧穴与头、胸、腹、背腧穴的关系,对针灸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标”原意是树梢,在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对应;“本”是树根,在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根结”指经气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由此可见十二经脉的“根”与“本”,“结”与“标”位置相近或相同,意义也相似,但“标本”理论强调经脉分布上下部位的相应关系,即经气的集中与弥散,而“根结”理论强调经气两极间的关系。气街,是指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灵枢·卫气》指出:“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说明了头、胸、腹(背〉、胫等处,是经气聚集循行的部位。但气街的位置既是经气流行集中和布散的主要部位,又是标本根结中“标”与“结”的所在部位。 由此可见,标本根结和气街理论补充了经气运行的情况,即经气循行的多样性和弥散作用,强调了人体头身与四肢的密切联系,为临床中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治疗远离腧穴部位的疾病,头身腧穴治疗四肢疾病,以及“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治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经络总论4

一、填空题 1、《灵枢·海论》篇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____,外络于____。” 2、《灵枢·脉度》篇说:“经脉为____,支而横者为____,络之别者为____。” 3、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 4、《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____,头项寻列缺,____。”

5、经络学说在针灸学临床应用上,说明病理变化,指导____,指导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联系,主要靠( )

12

搜索更多关于: 针灸学 的文档
针灸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1l3d7ky5e37lyd0yelw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