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病室要求】
1、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安全。 2、保持病室适宜温、湿度。病房温度18~20℃,湿度50%~60%;
3、病室定时通风,每日2~3次。 【消毒隔离】
1、每日督促保洁人员定时用0.1%~0.5%有效氯溶液擦拭病室物品表面和地板、病床、床头柜等。
2、预防交叉感染,嘱病人勿串病房,谢绝探视人员入病室。 3、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4、接触病人前后清洗或消毒双手,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5、接触创面的物品须为无菌状态。
6、污物按生活垃圾及污染垃圾分类管理,不得混清,不得随意丢弃。
7、病室内床单、被罩、枕套应保持清洁,污染后随时更换。 8、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温>40℃或<36℃,立即通知医生,每隔30分钟至1小时测体温并记录。
2、定时观察尿量、尿色、性状、尿比重的变化,休克期尿量应保持在80~100ml/h。
3、定时观察病人神志或精神状态。
4、评估病人创面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观察有无消化系统症状。 6、及时了解各种检验结果。 7、评估治疗效果。 【基础护理】
1、做好晨晚间护理。
2、保持正常皮肤、毛发、口腔、会阴、肛门、指(趾)甲清
- 1 -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
洁。
3、定时翻身、叩背、按摩每2小时1次。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5、胃管的护理
(1)选择粗细合适的胃管,固定松紧适宜。
(2)鼻饲前要抽取胃内容物,观察食物是否排空,有无出血,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3)每次滴入食物后用温开水冲洗胃管。
(4)注意鼻饲饮食的温度与量,温度一般为38~40℃:每次注入量<300ml。
(5)胃肠减压的病人注入药物后应夹闭胃管l~2小时,并尽量减少搬动病人,防止呕吐。
(6)留置胃管期间,口腔护理2次/天,并进行鼻腔的清洁,滴入石蜡油1~2滴/天,以保护鼻黏膜。
(7)胃管每周更换1次。
(8)卧翻身床的病人,翻身前妥善固定,以防脱出。 6、尿管的护理
(1)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脱出等。
(2)用0.05%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及尿管外露部分2次/天,严格无菌操作。
(3)定时开放尿管,休克期开放1次/小时,待回吸收期可夹闭尿管,2~4小时开放一次,或病人有尿憋感时再开放尿管,准确记录尿量。
(4)观察尿色、量、性状,并注意尿道口有无漏尿及分泌物等。
(5)尿管末端(包括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
(6)病情许可在留置尿管期间鼓励病人多饮水。 (7)尿管每周更换一次。
(8)如发现尿色、量、性质发生改变,应及时留取尿标本,并通知医生。
7、外周静脉输液的护理
(1)合理选择静脉,遵循由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选择离创面5cm以外的正常部位进行穿刺,严格无菌操作。
(2)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液体是否通畅。
- 2 -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
(3)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应尽可能稀释至最佳浓度,并与血管非刺激性药物交替输注。
(4)输入的药物应现用现配,各种药物应掌握配伍禁忌。 (5)留置针留置不能超过3天,如未到3天穿刺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等现象应立即拔除。输液毕应用0.9%生理盐水5~lOml封管,超过6小时应重新封管,并交班。 【翻身床的护理】
1、初次翻身前应向病人详细介绍翻身的目的、重要性、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及缓解对策,使病人配合操作。
2、翻身前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重危病人应准备急救药物。
3、俯卧位将床头摇起10°~20°,防止因发生体位性水肿,而导致病人呼吸困难;双足应自然下垂,防止足背受压。
4、头面部烧伤病人,仰卧位时可将床头部抬高40°~45°;双足用挡脚板支撑保持90°,防止足下垂。
5、双腋、腹股沟、会阴等部位烧伤的病人,将四肢放置于搁手板、搁脚板上,充分外展,暴露创面。
6、病人俯卧位时如突然出现心跳骤停,应徒手将病人翻转仰卧,立即抢救。
7、翻身床用毕,应彻底清洗消毒并定期检修,各部位上油,保证良好性能。
8、指导并训练病人翻身床上进食和大小便。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