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班级 六(2)班 实验时间 2018.8.31 执教教师 实验目的 1、认识显微镜。2、能熟练操作显微镜。3、制度微生物。 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水 1、把显微镜取出、安防、对光。 实验步骤 2、把水滴制成临时载玻片。 3、引导学生做好记录。 4、整理归还仪器。 实验现象 发现水滴中有鼓藻、钓钟虫、轮虫、水蚤、草履虫等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肉眼是看不到的,通常要借助显实验结论 微镜才可以看清楚,水滴中有鼓藻、钓钟虫、轮虫、水蚤、草 履虫等微生物。 备注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探究馒头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班级 六(2)班 实验时间 2018.9.14 执教教师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 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 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晚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装放在爱气片上。 实验步骤 3、过几天,观察并做记录。 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的馒头发霉了,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 实验现象 暧气片上的馒头没有发霉。 实验结论 食物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得。 备注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并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实验班级 六(2)班 实验时间 2018.9.18 执教教师 实验目的 能用显微镜观察到生物切片里的细小物质。 显微镜、生物切片标本、详葱、人体表皮、制成临时截破片需要的实验器材 工具 1、注意显微镜的使用事项。 2、指导学生制成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载玻片。 实验步骤 3、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载玻片。 4、引导学生找出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差异,并让学生做好记录。5、实验结束,整理归还仪器。 它们都是由许许多 多的小格子构成的。人体表皮细胞形饮不规则,细胞与细实验现象 胞之间的界线比较模制,洋想表皮细胞比较规则,形状像一个个 长方形的格子,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界线比较清晰。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 实验结论 镜才能够看得清楚。不同细胞的大小、形状、功能都不相同。 备注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2)班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火山和地震模拟实验 2018.10.9 执教教师 1、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2、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实验器材 棍 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土豆泥(黏土)、铁盒、番茄酱、火柴、毛巾、干木火山模拟实验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注意事项。 2、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挖-个洞。 3、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4、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外滥| 并作好记录。 实验步骤 地震模拟实验 1.把毛中叠成几层,用手按住毛巾两端,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发 生的现象。 2、用手握住干木棍的两端,慢慢弯曲直至压断,注意手有什么感觉,听到什么声音? 3、引导学生作好记录。 4、整理归还仪器。 1、发现土豆泥上冒气泡, 土豆泥迸裂,,番茄酱猛烈地喷发出来。 毛巾出现褶皱现象,木棍快要断时手有震颤感,木棍断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实验现象 2、并发出“啪”的响声。 1、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实验结论 2、地震是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到岩层承受不住时变形而形成的,发生地震时地壳发生褶皱,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大量能量,造成严重破坏。 备注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岩石风化模拟实验 实验班级 六(2)班 实验时间 2018.10.16 执教教师 实验目的 通过通过实让学生了解风化的形成原因 实验器材 摄子、石块、酒精灯、火柴、水槽、水 1、点燃酒精灯,用摄子夹住石块,放酒精灯火焰上加热1.2分钟后,迅速放入冷水中。 实验步骤 2、又从水中取出石块,再加热,再放入冷水中,反复若干次,直至石块,观察石块的体积与原来体积的变化。作用好记录。 3、整理归还仪器。 实验现象 石块破碎成砂子和泥土。 实验结论 风化是岩石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形成的。 备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