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 导 讲 义
教师 学生 科组长签字 杜娟 类别 科目 年级 基础 数学 六年级 上课日期 xx. 08.13 上课时间 14:00-16:00 提高 总共学时 第几学时 培优 24 5-6 教务主管签字 校区主任签字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法中单位1的数学意义;
2、掌握常考题型中确定单位1的方法; 3、熟练运用单位1的思想解实际应用题;
二、上课内容
1、回顾已学知识要点;
2、结合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 3、巩固练习;
三、课后作业
见课后练习
四、家长签名
(本人确认:孩子已经完成“课后作业”)_________________
分数乘法的应用
知识点1:找准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1. 基本思路:分数的意义,
叫分数”。所以单位1的判定,就是看把谁平均分了,就把谁看作单位“1”。 2. 常见类型:
(1)整体与部分: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把谁看作单位“1”。
1231;男生占全班的;桃树棵数相当于梨树棵树的;一台电视机降价;45451男生比女生多全班的,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
8如:一桶油用去
(2)两种数量比较:在含有“比”“是”“占”“等于”“相当于”关键字的句子中,这些字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单位“1”。或 看“的”、“几分之几的”前面的那几个字眼,就是单位“1”。
如:(1)六年二班男生比女生多1/2。
(2)妈妈买了20个苹果,比买的梨多4分之1 (3)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5/12。 (4)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4/3倍。
(5)一条公路已修好了780千米,占全长的7分之2,
(6)明明去年的体重是40千克,今年的体重是45千克,今年比去年重了多少千克? (7)某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生产电视机48万台,是下半年产量的5分之4.
(3)原数量与现数量:看在谁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那个基础量就是单位“1”,通常是把原数量作为单位“1”。 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把冰看作单位“1”。
11,把水看作单位“1”,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012例题:
举一反三,说出下面各题是把谁看做单位“1”
1(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把 看作单位“1”。
51(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全班的,把 看作单位“1”。
51(3)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把 看作单位“1”。
101(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把 看作单位“1”。
122(5)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把 看作单位“1”。
51(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把 看作单位“1”。
32(7)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把 看作单位“1”。
51(8)一台电视机降价,把 看作单位“1”。
55
(9)实际修的比原计划多 ,把 看作单位“1”。,
6
练习:
1、用~~~~~画出各题单位1的量,再完成数量关系式。
44 。 ( )×=( ) 5533(2)小羊只数是大羊只数的 。 ( )×=( )
8822(3) 花皮球占这堆皮球的。 ( )×=( )
99
(1)甲班人数占乙班的
知识点2:解决问题
1、单位“1”对应解决问题 常用公式: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
解题思路:
如果单位“1”是已知的,要求它的几分之几,就用乘法;如果单位“1”是要求的问题,就用除法。
例题:
1、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5
2、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一辆汽车行驶了全程的 ,行驶了多少千米?
7
总结:求分数乘法应用题的万能公式是:单位1×分率=比较量 练习:
21
1、一个果园占地20公顷,其中的 种苹果树, 种梨树,苹果树和梨树各种了多少公
54顷?
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2、六年级同学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六(1)班捐了500元,六(2)班捐的是六(1)班49
的 ,六(3)班捐的是六(2)班的 。六(3)班捐款多少元? 58
2、单位“1”不对应解决问题 例题:
31、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剩下多少吨?
5分析:单位“1”的量是谁?
3 分率相对应的量是谁?
5 “剩下多少吨”对应的分率是什么? 思路一:总吨数-用去的吨数=剩下的吨数
思路二:总吨数×剩下吨数的分率=剩下的吨数 练习:
3
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底的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