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老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5:40: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万能公式

1表现手法

2内容 ——结合问题相关内容分析,得出答案。 表现了事物怎样的特点 效果: 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的特征,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作用 形成了怎样的意境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态 情感:表现了什么情况下(思想内容)的(具体)情感 孤独、寂寞、悲伤、愁苦、苦闷、失落、惆怅 凄凉、孤傲、喜悦、激昂、昂仰、自信等 常见思想内容: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例:与朋友离别的悲伤忧愁之情

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孤独惆怅之情 羁旅在外,渴望回家的孤独失落之情。 戍边战士厌倦战争思归思情的悲凉孤独。 渴望建功立业却怀才不遇的苦闷彷徨。 等等

语言表达格式:

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一、表达方式:1、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寓情于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咏物抒怀)

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即事感怀 2、描写: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虚实结合(实写—虚写),动静结合(动景—静景),白描—渲染,正面

1

—侧面,空间顺序(近景—远景、高—低),细节描写,点面结合, 3、议论:4、记叙: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用典、设问、反问、反复、双关、借代、对偶、排比、互文、叠字、顶真、通感

三、其它表现手法:赋、比、兴;象征、抑扬变化、联想和想象等。 四、结构形式: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

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1、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

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

喜悦

5、 送别 :离别的依依不舍、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分析技巧型答题格式

提问格式:试分析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

2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有何效果。

一、抒情(抒怀)方式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寓情于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咏物抒怀) 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即事感怀

(一)直抒胸臆——直接把所想的,所感的情绪表达出来。

1、 抓抒情主人公的环境、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2、 结合时代背影、主人公的身世经历。

1、例:请分析《登幽州台歌》作者如何抒情的?(3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答:作者直抒胸臆。(1分)直叙登上高台后,作者俯仰古今,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诗人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怆流泪。(1分)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抱负难展,苦闷悲寂之情。(1分)

本诗直抒胸臆(1分),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1分)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抱负难展,苦闷悲寂之情。(1分) 2练习:本词下阕的的表现手法有何特色?试分析。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答:下阕诗人直抒胸臆,直叙国耻未雪,恨怨未消,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吃敌人的肉;口渴了;喝敌人的血。表现了作者“收拾旧山河”的决心和信心,更充分表现了诗人忧国报国的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借景抒情(融情于情、情景交融)——由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1、 景:自然风景的特点 氛围

**抓住意象、修饰词(形容词) 、动词、 时令特点 2、情:热爱 憎恶 赞美 快乐 悲伤 **具体情感:(结合主题思想)

3、写法:以乐景写(衬)哀情 以悲景写(衬)悲情 以乐景写乐情 以悲景写乐情 3、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福建卷)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也可。) 4、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四川卷)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

3

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三)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物寓意)

1、物:(具体的事物)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2、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3、步骤: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步骤:物象特征的词——物象特征品质 ——诗人经历、品质,社会环境——志

4、格式:通过描写 事物的 特点。表现诗人 的感情(志向、爱好、愿望等)。 5、例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问:试分析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物咏怀,借杨柳从前在春日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对比杨柳秋日之时,清秋斜阳,秋蝉哀鸣的萧条凄凉。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也借此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6、课堂练习: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问:请细加揣摩本诗,分析其寓意。

答:本诗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四)借古抒怀

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 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现实原因。

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怀古咏史几种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④分析作者咏史抒情时的写法

7、例: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问:结合颔联与尾联分析作者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搜索更多关于: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老师) 的文档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老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1uoa3i9bx5uqa97qry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