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结构框架如下:
引言 应收帐款管理的相关理论 A公司应收账款的现状分析 A公司应收账款的改进措施 结 论
背景 目的和意义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应收账款的含义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应收帐款的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公司概况 公司应收账款的质量分析 公司应收账款的成因 完善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 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公司 应收账款的特殊处理 结论 第二章 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理论 2.1 应收账款的含义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信用方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情况下形成的债权性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对应收账款的定义是:企业因对外赊销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对企业来说,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债权,在应收账款发生时,企业一般会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或劳务合同,以及签订还款协议等来规范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
应收账款的确定是伴随着赊销的发生而产生的,其确定时间为销售成立时间。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时才能确认销售收入,此时若未收到现金,即应确认为应收账款。这四个条件是:(1)企业以及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2.2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应收账款管理最理想的目标是在保证销售额以及净收入最大化的情况下有最少的货款拖欠及最少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也就是求得企业销售利润最大化,同时这也是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任务。但显然这仅是一种愿望,因为这两者相互矛盾,因为如果想使销售额增加,一定会有层次不齐的订单,这将使货款拖欠及坏账损失产生的机率大大增加,相反,企业若想保证订单的质量的话,就难以实现增长销售额的目标。而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只能是将两者达到均衡,也就是在保证应收账款质量的情况下达到销售额最大化的目标。
此外,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资金投资,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而投资都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这种代价就体现在应收账款的投资成本、短缺成本、管理成本等。这就需要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与发生的成本之间作出权衡。只有当应收帐款所带来的的盈利增加超过了成本的增加,才应该实施信用赊销;如果信用销售有良好的盈利前景,那就应该放宽信用条件以增加赊销量。总的来说,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让两者达到均衡,也就是在保证应收帐款成本最低的条件下到达销售额最大化的目标。 2.3 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赊销的效果好坏,取决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企业规划和控制应收账款而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企业可以通过信用政策来控制企业应收帐款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信用政策有三要素组成,即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进而指导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效益。 1.信用期间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也可以说是企业给予客户的付款期间。例如,某某企业允许客户在购货后40天内付款,则信用期为40天。信用期的长短会影响销售额,若信用期过短,难以吸引客户,销售额会下降;信用期过长,对销售额固然很增长,但是如果只顾及销售额的增长而盲目的放宽信用期,那么所得到的收益也会被所增长的费用所抵消,甚至会造成利润的减少。所以,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企业的信用期。
信用期的确定主要是分析改变现在的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会是销售收入增加,产生有利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收账费用以及坏账损失都会增加,即应收账款的成本增加。当增加的收入大于增加的成本时,可以采取延长信用期的方式,否则就不能延长;缩短信用期,情况恰好与此相反。 2.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企业向客户提供信用交易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客户达不到其信用标准,就不能享受商业信用交易或者只能想用较低的信用优惠。
企业在设定某客户的信用标准时,往往会先评估客户应收帐款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而这些可以通过“5C”系统来进行评估。“5C”系统是用来评估客户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s)。
(1)品质。指客户的信誉,即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企业必须设法去了解客户以前的付款记录,看其是否一贯的按期如数的付款,及与其他供货企业的账务关系是否良好。通常这一点被当作评价客户信用的首要因素。
(2)能力。指客户的偿债能力,即客户的流动资产的数量与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流动资产越多,支付款项的能力越强。同时,还要注意其流动资产的质量,如果存货过多或者质量下降,将会影响流动资产的变现和支付能力。
(3)资本。指客户财务状况和财务实力,即表明客户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背景。 (4)抵押。指客户拒绝支付款项或者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个对于不知道底细或者信用状况的客户尤为重要。因为当收不到这些客户的账款时,便以抵押品进行抵补。若这些客户可以提供足够的抵押,那么就可以考虑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信用。
(5)条件。指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可能经济环境。比如,当客户出现经济不景气时,客户的付款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时客户应该怎么做等,这些可以通过客户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记录进行了解。
信用标准因企业的不同而不同,若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即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客户给予商业信用,则会减少坏账损失以及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是这也会使企业不利于扩大销售,甚至还会使销售减少;相反,若信用标准较宽,虽会扩大销售,但是相应的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会增加。所以企业必须依据自身具体的情况进行权衡。 3.现金折扣政策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客户提供这种价格上的折扣优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客户为享受这种折扣优惠而提前付款,以缩短企业应收账款的平均收账期。此外,现金折扣也能够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的客户来购买,从而也起到扩大了销售量的作用。
企业采取什么程度的现金折扣,要与企业的信用期间结合起来进行考虑。比如,企业要求客户在30天内付款,若希望客户在10天、20天付款,那么企业能够给予多大的折扣?不论是信用期间还是现金折扣,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利益,但是也会增加其成本。成本主要是指价格折扣损失,所以当企业给予客户某种现金折扣时,应当考虑现金折扣所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孰高孰低,权衡其利弊,然后进行决策。 4. 综合信用政策
综合信用政策是指将信用期间、信用标准以及现金折扣政策结合起来制定信用政策。企业须同时考虑这些因素,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评估与测算,以制定出最优的综合信用政策。即考虑将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及现金折扣政策三者综合的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以及收账费用的影响,这种决策的总原则是赊销的总收益应大于因赊销所带来的总成本。综合决策是相当复杂的计算,而且计算中的有几个变量是预计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信用政策的制定并不是仅仅依靠数据分析,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经验来判断决定的。
2.4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信用政策建立后,企业应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工作,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价,以确定是否同意客户赊销货物,当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就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货款,做好货款催收工作。 2.4.1 信用调查与信用评估
(一)信用调查。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与评价是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正确的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才能够合理地执行企业的信用政策。合理的评价客户的信用,必须对客户进行调查,搜集与之相关的信息,信用调查一般分两种:
1.直接调查。指调查人员直接与被调查单位接触,通过当面询问、观察、采访、记录等方式获取信用资料的一种方式。直接调查可以保证搜集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但是一般不能得到被调查单位的合作,这样会使得调查资料不完整。
2.间接调查。指通过加工整理被调查单位以及其他单位保存的相关的原始记录与核算资料来获得被调查单位信用资料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相关单位的财务报表、银行及信用评估机构的证明以及企业间的证明等渠道进行了解。
(二)信用评估。搜集好这些信用资料后,要对其进行分析,并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5C评估法和信用评分法。
1.5C评估法前面已有提过,主要就是分析影响客户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分析,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客户的信用状况,再决定是否给客户是否提供商业信用。
2.信用评分法是对一系列的财务比率和信用情况指标进行评估,然后再加权平均,便可得出客户综合的信用分数,然后根据其分数进行信用评估。信用评分的基本公式:
Y=a1X1+a2X2+?+anXn=ΣaiXi
式中:Y——对某客户的综合信用评分;
ai——对第i种财务比率或信用品质进行加权的权数; Xi——对第i 种财务比率或信用品质的评分。
2.4.2 应收账款的监控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该经常进行分析和测算,以便随时了解和掌握账款的回收情况,以保持对应收账款的监控。任何情况下,应收账款恶化的提早警告,可以促使企业提前采取行动阻止进一步恶化;相反,应收账款质量提高的提早暗示,则可以激励公司在应收账款政策上更富进取型。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监控,尽量争取应收账款按期收回。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和应收账款的催收。
(1)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控。企业发生的应收帐款时间有长有短,有的超过了收款期,有点还尚未超过收款期。一般来说,拖欠时间越长的款项收回来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坏账的可能性越大。因而,企业应当实施严密的监督,随时掌握其回收情况。我们可以利用账龄分析表来进行监督。
账龄分析表示一张显示应收账款在外天数长短的报告,其格式如下表2-2 账龄分析表
应收账款账龄 信用期内 超过信用期1-20天 超过信用期21-40天 超过信用期41-60天 超过信用期61-80天 超过信用期80天以上 合计 账户数量 200 100 50 30 20 20 420 金额(千元) 80 40 20 20 20 20 200 百分率(%) 40 20 10 10 10 10 100 利用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企业可以了解到:(1)企业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这些欠款虽然未到偿付期,但是到期后能否及时收回,还是未知的,及时的监督了解仍然是有必要的。(2)不同账龄期的过期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重如何。对于这些不同账龄的欠款,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对其制定可行的,经济的收账政策,同时,对于可能已经发生坏账的应收账款,应提前做好准备,计提相应的坏账损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