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24 页
图3.3 钟式沉砂池的各部分尺寸图
3.5 厌氧生物池的计算
3.5.1 设置厌氧池的目的
设置生物选择器(厌氧池)主要目的使系统选择出絮凝性能好,抗冲击性强的优质细菌,生物选择器的工艺过程遵循活性污泥的基质积累—再生理论,使活性污泥在选择器中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吸附阶段,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阶段,以完成整个基质降解的全过程和污泥再生。厌氧池可以同时起到生物选择器的作用,生物选择器和厌氧池合建为一体,其容积约占主反应池的10%。厌氧池内完成P的释放,取1.5h的水力停留时间,是有效的释P时间。设置两座等体积厌氧池。 3.5.2 厌氧池体积计算 V厌?Q16000?1.5??1.5 = 1000m3 (3.18) 2424则每座厌氧池体积为500m3,厌氧池水深4m,池体面积为125m2,厌氧池超高1m,则厌氧池尺寸:12.5×10×5,其容积约占主反应池的10%,体积比列符合要求。 3.5.3 潜水搅拌器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25 页
根据厌氧池的面积,单机服务深度为4.5,选取6台QJB4/6-400/3-980S潜水搅拌机,每池三台,只搅拌不曝气。QJB4/6-400/3-980S潜水搅拌机相关参数见表3.7。
表3.7 QJB系列潜水搅拌机 型号规格 功率/kw 4 转速/(r/min) 980 电流/A 叶轮直径/mm 重量 kg 73 QJB4/6-400/3-980S 数量:6台
12 400 3.6 配水井的设计
3.6.1 设计要求
本设计中配水井的配水方式采用堰式配水,进水管在配水井的中心,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各个水斗,在由水斗经水管流入各个水处理构筑物。这种配水井是利用等宽度堰上水头相等过流量就相等的原理来进行配水的。
设计要求:
1) 水力配水设施基本的原理是保持各个配水方向的水头损失相等。
2) 配水渠道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1.0m/s,以利于配水均匀和减少水头损失。 3) 从一个方向和用其中的圆形入口通过内部为圆筒形的管道想其引水的环形配水池。
当从一个方向进水时,保证分配均匀的条件是: 1) 应取中心管直径等于引水管直径; 2) 中心管下的环行孔高应取0.25~0.5D1;
3) 当污水从中心管流出时,不应当有配水池直径和中心管直径之比(D/D1)大于1.5的突然扩张;
4) 在配水池上部必须考虑液体通过宽顶堰自由出流;
5) 当进水流量为设计负荷,配水均匀度误差为?1%;当进水流量偏离设计负荷25% 时,配水均匀度误差为2.9%。
集配水井计算草图如下图所示: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26 页
出水口出水口进水口
图3.4 配水井简图 3.6.2 设计计算
1)进水管径D1
厌氧池至配水井管道计算,设计流量为原污水量与回流量之和,0.392m3/s,进水管流速控制在1m/s以下,取0.9m/s。
进水管直径 D1?4?Qmax
?v 则 D1?校核进水管流速v?2)矩形宽顶堰
4?0.392?0.74 (m) 取800mm
3.14?0.94?Qmax4?0.392??0.73(m/s)合符要求。 22?d3.14?0.8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两个水斗,在由管道直接接入后续构筑物,每个后续构筑物的最大分配的水量为706m3/h,配水采用矩形溢流堰流至配水管。
3)配水管管径D2:
配水管管径D2即配水井至CASS池管道,每个时段只有两个CASS池进水,总水量平均分配到两个CASS池,每条配水管道流量为0.196m3/s,管路流速控制在1m/s以下,取0.9m/s。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27 页
进水管直径 d?4?Qmax
?v 则 d?4?0.196?0.53 (m) 取550mm
3.14?0.94?Qmax4?0.14??0.88(m/s)合符要求。
?d23.14?0.452校核进水管流速v?4)配水漏斗上口口径D:
按配水井内径的1.5倍设计:D?D1?1.5?800?1.5?1200mm 配水井尺寸的大小:长4m,宽4m,高3m。
3.7 CASS池的设计计算
3.7.1 基本设计参数
1) 处理规模:Q=16000m3/d。总变化系数为1.52 2) 进出水水质
表3.8 进出水水质表
项目 CODCr BOD5 SS TN NH3-N TP pH
进水水质/(mg/L) 320 180 200 40 30 4.0 6~8 出水水质/(mg/L) ≤60 ≤20 ≤20 ≤20 ≤8 ≤1.0 ≤6~9 污泥负荷(F/M):Ls = 0.3㎏BOD5 /(kgMLSS·d),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X=2800mg/L, 反应池数N = 4 座, 反应池有效水深H = 5 m, 排除比 1/m = 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