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
地理环境对聚落及交通的影响
人类工程建设一般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在青藏铁路路基建设中,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通风管路基主要由路基主体、道砟和通风管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冷空气密度较大,在自重和风的作用下将管中的热空气带出,并不断将周围土体中的热量带走,同时也可以自动关闭入口阻隔热空气进入。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时关闭,低于0℃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8℃。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时期)约5~6个月。下图为“通风管路基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通风管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路基的影响,其主要工作是( ) A.防止热量散失
B.防止路基积水 C.防止路基冻融 D.保护生物通道
2.通风管通风的工作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通风管挡板( )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 D.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
解析:1.C 2.D 3.D 第1题,冷空气密度较大,在自重和风的作用下将管中的热空气带出,并不断将周围土体中的热量带走,同时也可以自动关闭入口阻隔热空气进入;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有多年冻土,所以通风管可以防止冻土融化,保障铁路安全;对防止热量散失、路基积水及保护动物通道无关。故选C。第2题,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 0℃时关闭,低于 0℃时打开;即夏季外界气温高,通风管会关闭;冬季外界气温低,通风管会打开,通风管打开才会进入工作状态;春秋两季在青藏高原时间短,影响小。故选D。第3题,
青藏高原是高原气候,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8℃,即使是正温期时,夜间温度也可能在0℃以下,通风管也会打开工作,夜间通风管打开冷空气进入,利于降低土层温度,保障铁路安全;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 0℃,通风管会打开工作;夏季白天外界温度高于0℃,通风管多会关闭。故选D。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图”,完成4~5题。4.图示区域水灾多发的自然原因最不可能是( A.支流众多 B.河道弯曲 C.降水集中
D.山高谷深
5.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河流 ②气候 ③植被 ④地形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解析:4.D 5.C 第4题,图示区域为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多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水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支流众多,河道弯曲,导致排水不畅,很容易发生水灾。第5题,该地区聚落多沿河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地形平坦,河流可以为聚落提供淡水和运输功能。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如图乙(某段长城的景观照片)。读图甲(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6~7题。
6.若图甲所示地区有古长城分布,你认为最可能的线路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若在图甲所示地区修建公路,最合适的线路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