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快攻战术运用现状
此处,本文将对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和前七名国家男篮快攻战术进行统计,并进行比较。
6.1 中国队快攻战术常规统计
后场篮板球、抢断球作为快攻的主要来源,其数量和质量对快攻的完成起到很大的作用。将中国队在所有比赛中的快攻来源和快攻得分进行统计,见表1,中国队在比赛中共得后场篮板球145个,抢断球32个,快攻得分14分,占中国队总分的3.3%。6场比赛当中有两场快攻得分为0。
表1 中国男篮快攻战术常规统计表
快攻虽然进攻效果明显、给对手打击大以提高攻方士气,但是它同样也对篮球队吊提出很高的要求。时间短、速度快,要求队吊在第一时间选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处理球,同时,快攻战术不是一个人的战术,要求全队都要有快攻意识。快攻对比赛队员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运动员能在高速度且对抗条件下稳定发挥原有的技术水平。我国男篮内线有中锋姚明,所以战术上以打内线为主导思想,阵地进攻多,而快攻太少。通过录像观察,强队参与快攻较多的集中在后卫和前锋队员,这恰恰与中国队依赖中锋的打法相悖。姚明要抢篮板又要成为进攻主力,攻防转换时速度慢,后卫和前锋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保证快攻的成功率,将进攻节奏慢下来,等全部人员落好位,进行较保守的阵地进攻。即使是以打内线为主,出现整场球快攻得分为0的情况还是说明我们的快攻是存在问题的。在中国队的比赛中,只有陈江华作为替补后卫上场后,进攻的速度加快,同时失误也增多。
10
6.2前四名快攻战术常规统计
如表2所示,前四名进入复赛后平均每场获得防守篮板球24.3个,抢断球8.1个,快攻得分为7.6分,占前4名复赛后总得分的8.2%。从各国的快攻得分百分比来看,有四只队伍超过10%,且名次分布不均。美国队擅长快速进攻,他们的快攻得分也处于领先水平,排在四强之首。而第二名西班牙队则以阵地进攻为主,依靠中锋与外线的配合,进攻效果很好,快攻次数少。而单场快攻得分比例最高的,是美国队在决赛中的快攻得分,为15%。
表2 前四名国家男篮快攻战术常规统计表
[8]
6.3 五至八名快攻战术常规统计
如表3所示,五至八名进入复赛后平均每场获得防守篮板球21个,抢断球7.5个,快攻得分为5.5分,占五至八名复赛后总得分的7.4%。澳大利亚队的快攻得分比例是五至八名中最高的,其次是克罗地亚队,而中国队在对阵立陶宛队的比赛中,快攻得分为O,也是在八强队伍中唯一一支在复赛中快攻得分为0的队伍。所以,从常规统计的指标中就可以看出,中国队与其他队伍是存在差别的。
表3五至八名国家男篮快攻战术常规统计表
后场篮板球和抢断球是发动快攻战术的主要来源,表4显示,中国队进入复赛后的各指标水平在五至八名中处于落后水平。但是,在中国队所有场次比赛的指标中,发动篮板球快攻的来源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比较有利于快攻战术的发动,从快攻得分上,中国队平均每场的快攻得分是2.3分,前四名平均每场的快攻得分是7.5分,五至八名为5.5分,中国队
11
明显落后。为什么在快攻来源数量上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快攻得分会有这样的差距呢?是中国队快攻意识不足,没有充分利用可以发动快攻的机会,还是在发动快攻战术的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致使快攻战术没有成功完成。
前七名队伍中与中国队在战术打法上相近的队伍是西班牙队,虽然在快攻得分比例上两支队伍相差的不多,中国队发动次数所占比例水平落后。这说明,西班牙队利用篮板球和抢断球争取快攻的意识要强于中国队,但是快攻的结果并不理想。
12
7结论
快攻战术打破了传统篮球理论对防守和进攻的绝对区分,使进攻和防守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增强了对抗的激烈程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篮球运动的观赏性。
影响篮球比赛快攻战术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篮球意识,战术水平,技术水平,个人能力和体能。
对快攻的发展,特点,时机进行分析,球队合理的运用快攻战术,掌握节奏,使快攻产生极大地威慑作用,是球队战绩领先的最典型的特征。
中国国男篮与奥运会前七名篮板球快攻来源数量的平均水平差别不大,但是快攻得分以及快攻得分占总比分比例明显小于奥运会前七名。快攻常规统计指标的比较中,奥运会男篮前四名各项指标优于五至八名。中国男篮还需要在快攻战术的运用方面向美国、澳大利亚、立陶宛等国的男篮学习,提高快攻得分。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