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科学模拟练习2试卷解析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14:39: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答案】青蛙 昆虫 水稻

22.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CO2缓冲液的作用是保持小室内的CO2浓度恒定)。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点。

(2)若从6时开始实验,初始液滴位置为0,之后观察到A装置中液滴移动到如图位置,那么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g

(2)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使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氧气,使小室内压强减小 23.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①: 。 (2)现象②: 。 (3)现象③: 。 【答案】(1)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α粒子碰撞到金原子核时被弹了回来

24.2019 年是国际元素周期表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公布元素周期表时,就预言了当时还未发现的相对原子质最约为68的元素的存在,且性质与铝相似,称为“类铝”。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类铝”元素镓的相关信息,请同答下列问题: (1)镓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金属镓与稀硫酸反应,产物中Ga的化合价为+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第 6 页,共 13 页

(3)高纯氧化镓广泛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其一种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Ⅰ: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镓溶液中通入氨气(NH3),冷却,生成Ga(NH4)(SO4)2固体。

步骤Ⅱ:在一定条件下灼烧Ga(NH4)(SO4)2固体,制得高纯氧化镓。

①Ga(NH4)(SO4)2中含有的带电的原子团(根)是 (填化学符号)。

②步骤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31;

(2)2Ga+3H2SO4=Ga2(SO4)3+3H2↑;

(3)①NH4+、SO42;

②Ga2(SO4)3+2NH3+H2SO4=2Ga (NH4)(SO4) 2↓

【解析】【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1,表示原子序数为3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1。

(2)金属镓与稀硫酸反应,产物中Ga的化合价为+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Ga+3H2SO4=Ga2(SO4)3+3H2↑。

(3)①Ga(NH4)(SO4)2中含有的带电的原子团是铵根和硫酸根,其符号是NH4+、SO42﹣。

②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镓溶液中通入氨气(NH3),冷却,生成Ga(NH4)(SO4)2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Ga2(SO4)3+2NH3+H2SO4=2Ga (NH4)(SO4) 2↓。 故答案为: (1)31;

(2)2Ga+3H2SO4=Ga2(SO4)3+3H2↑;

(3)①NH4+、SO42;

②Ga2(SO4)3+2NH3+H2SO4=2Ga (NH4)(SO4) 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实验应选用 方案,其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 。

【答案】甲;使物质均匀受热;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解析】【分析】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甲装置。

实验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化结束后,温度计示数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甲;使物质均匀受热;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第 7 页,共 13 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固体熔化特点实验,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

26.小欢用水平推力F推位于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箱运动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

(1)0-1秒内木箱处于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

(2)第4秒时,木箱处于________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此时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N。

(3)1-3秒内,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N。 (4)3-5秒推力做功 J

【答案】(1)静止(2)平衡;200(3)200 (4)400

【解析】【分析】(1)从丙图判断,如果木箱的速度为0,说明它是静止的;速度不为0,说明它是运动的;

(2)根据乙图确定第4s时木箱受到的推力F,根据丙图判断第4s木箱的运动状态,最后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据此判断摩擦力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解答】(1)根据丙图可知,0~1s内木箱的速度为0,说明木箱处于静止状态;

(2)根据丙图可知,第3s~5s的时间内,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推力F;根据乙图可知,第4s时木箱受到的推力F=200N,那么滑动摩擦力也是200N;

(3)1~3s内,由于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滑动摩擦力不变,还是200N。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2分)

27.小林为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取一个玻璃缸,加入适量的水和新鲜水草,放入10条发育状态不同的蝌蚪; (2)每天分别向缸中投放一些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

(3)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观察蝌蚪的体长变化,前后肢的生长情况,尾的变化等。上述实验设计方案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该设计方案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 【答案】发育状况不同 28.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KMnO4 K2MnO4 +MnO2+O2↑;(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2KMnO4 K2MnO4 +MnO2+O2↑; (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9.如图甲、乙是初中化学中两个重要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1)图甲、乙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是 。

第 8 页,共 13 页

(2)如图甲实验,加热前进行的是操作是先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气体,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图甲、乙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编号)。 a.图乙C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

b.图甲、乙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液体倒流,都要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熄灭酒精灯或喷灯 c.图甲、乙实验分别生成44g二氧化碳,实验需要的一氧化碳和碳的质量分别是28g和12g。

【答案】(1)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a

30.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0不变,初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断路,合上开关后滑片P向左滑过一段距离后电流表才有读数.且电压表读数U与x、电流表读数I与x的关系如图2.3所示.

(1)根据图象可知:电源电压U0= V,断点位置在x= cm处. (2)电阻R= Ω.

(3)从断点处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该滑动变阻器滑片P每滑动1cm,阻值变化 Ω,该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没有断路时的最大电阻值为 Ω. 【答案】(1)1.5;5;(2)1;(3)1;14

【解析】【分析】(1)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断点的位置和电源电压的大小;

(2)从图象上可看出,当x=5cm时电路为通路,并读出电表的示数,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的大小;

(3)先计算x=5cm时和x=10cm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进而求出滑动变阻器滑动5cm电阻的改变量,从而求出该滑动变阻器滑片P每滑动1cm的阻值变化,最后求出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没有断路时的总电阻值.

【解答】解:(1)由图2可知,当x<5cm时,电压表示数保持1.5V不变, 则断点处离变阻器最右端5cm,电源电压为1.5V;

(2)当x=5cm时,由2、3图可知,电压表示数U1=1.35V,电流表示数I1=0.15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两端的电压:UR=U0﹣U1=1.5V﹣1.35V=0.15V,

由I=可得,电阻R的阻值: R=

=

=1Ω;

=

=9Ω,

3)当x=5cm时,设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1,R1=

第 9 页,共 13 页

R2===4Ω,

故滑动变阻器滑动5cm电阻的改变量是△R=R1﹣R2=9Ω﹣4Ω=5Ω, 所以从断点处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该滑动变阻器滑片P每滑动1cm的阻值变化是1Ω. 该滑动变阻器没有断路时的总电阻值:R总=9Ω+5cm×1Ω/cm=14Ω. 故答案为:(1)1.5;5;(2)1;(3)1;14.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分析图象得到有用的数据.

31.小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得出如下结论,在任何情况下。P都与h成正比,请你设计实验说明小强的结论是错误的。 【答案】根据流体的压强公式可知,压强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都有关系,故小强的说法是错误的,利用微小压强计设计如下实验验证: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浸没在装有浓盐水的A容器中,深度为h1,记录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

②再将压强计的探头浸没在装有水的容器B中,深度也为h1,记录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

分析结论:分析两次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不相等,即不等于,实验说明液体中的压强与深度不成正比,所以小强的结论是错误的。 32.小明发现快递配送的冷藏生鲜都装在泡沫保温箱中。为比较泡沫与棉花隔热性能的强弱,他利用温度传感器、纸板箱、棉花和泡沫制作两个完全相同的保温装置A、B,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的冰和等质量的水,如图甲所示。在相同室内环境下同时开始实验,测得数据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

(1)除温度传感器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

(2)小明通过实验发现泡沫的隔热性能比棉花强。请结合图乙信息,说明小明得出结论的证据是:__________。

(3)泡沫的隔热性能很强,但专家并不建议用泡沫箱来保温食品。下列叙述支持专家观点的有__________(可多选)。

A.泡沫具有耐冲击、易成型的性质,且价格低廉

B.当温度高于65℃时,泡沫会释放有毒物质渗入到食物中,危害人体健康 C.泡沫密度小,可有效减轻物品包装质量,降低运输费用 D.泡沫易燃,大量泡沫堆积,运输中易引发火灾 【答案】(1)天平、秒表(答对一个给1分)

(2)相同时间内泡沫升温比棉花低(或“升高相同温度,泡沫用时更长”、“维持0℃的时间,泡沫比棉花长”,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3)BD(少选得1分,错选不给分)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2分)

33.如图已知某斜面的长度为s、高度h、一物体所受摩擦力f、重力G、机械效率η,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将物体匀速拉到斜面顶端。试证明f=F(1-η)

第 10 页,共 13 页

2020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科学模拟练习2试卷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27ik3h0jm0a6ri16ozy38gut0xsx2013un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