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良
《构成基础》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坚持学校的育人思想,严格按照振华学生学习评价标准: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娴熟,综合素质良好,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专业知识服人。历尽做到效率公司化,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的愉悦的学好知识,用好专业技能知识。
二、 教材分析
《构成基础》这门教材主要包含的知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主要章节和知识点具体如下表: 内容/章节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混合 1、 色彩的产生 2、 色彩的三要素 1、 加法混合 2、 减法混合 3、 中性混合 1、 明度对比 2、 色相对比 3、 纯度对比 4、 冷暖对比 1、 孟塞尔色立体 2、 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 3、 日本色彩研究会色立体 1、 色彩及心理 2、 色彩的情感 3、 色彩的联想 4、 色彩的轻重 5、 色彩的冷暖 6、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7、 色彩的喜恶 8、 配色 9、 色彩的象征性 10、 色彩的民族性 1、 色彩的正负性 2、 色调与配色的统调 3、 配色的平衡与轻重 4、 配色的韵律 5、 色彩的面积、形状、位置 1、 平面构成中的概念要素 2、 平面构成中的视觉要素 3、 平面构成中的形象 1、 基本行 2、 基本行的重复 1
知识点 色彩对比 色彩体系 色彩及心理 色彩构成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重复
蒋春良
3、 重复的分类 骨骼、近似 1、 基本行的近似 2、 形状的近似 3、 骨骼的近似 1、 渐变基本行 2、 渐变骨骼 3、 渐变中基本行与骨骼的关系 1、 发射图形的三大特征 2、 发射骨骼的构造因素 3、 发射骨骼的种类 1、 对比基本行的协调 2、 排列对比 1、 结集骨骼的种类 2、 结集骨骼中的基本行结集骨骼中的基本行 1、 平面上形成空间感的因素 2、 矛盾空间 1、 立体的定义 2、 立体与立体感 3、 立体的种类与构成 1、 量感 2、 虚实与空间 3、 触觉肌理 4、 错觉 1、 单纯化 2、 秩序化 3、 联想与意象 4、 稳定 5、 归纳、比例、节奏 6、 立体构成的形式 1、 半立体构成 2、 线立体构成 3、 面立体构成 4、 块立体构成 渐变 发射 变异、对比 结集 空间 立体构成基础知识 立体与空间 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及立体构成的形式 立体构成技法 三、 教学目标
1、理论层面
学生从构成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切入,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人的心理、情感与色彩、平面、立体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域文化对构成的影响,增强对整个课程的学习理解能力。
?? 2、实践层面
通过各单元作业的实施完成过程,掌握构成组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构成规律组成不同平面、色调、立体并把握它们的转换关系,为以后的平面设计应用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 3、认识层面
2
蒋春良
学生应当明确构成课不仅是对造型及形式表现的学习,更是创造思维的培养。因此构成是一种能力训练的过程,而非结果。这一学习阶段应该成为学生日后学习的支撑学生应对他们如何将本阶段的学习运用到各类设计实践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四、 教学重点及难点
色彩构成是根据人对色彩的视知觉和心理效应,用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搭建色彩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符合审美需求和设计创意的色彩效果,是一种对理想色彩的创造过程及结果。 色彩构成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课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构成课程体系,是所有美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 教学重点
1、 色彩构成:色彩的混合、色彩的对比、色彩及心理、色彩构成等。 2、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近似、渐变、对比、发射、空间。 3、 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立体与空间、立体构成技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加强学生对于色彩构成原理的应用。 2、 怎样使学生运用好平面构成的基本规则。
3、 如何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之间的联系统一于一体。
五、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对于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结构认识不充分,但是学习的激情是高的,态度是好的。学生非常的活泼开朗,思维活跃,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程的优点。面对这种情况,首先从基础抓起,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做到色彩基础扎实。
六、 教学措施及方法
一??课堂讲授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理论阐述与图形演示相结合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二??作业辅导 在作业辅导中既要强调作业要求与画面视觉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过程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实践与探索??尽量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因势利导、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作品评析 精典作品和优秀作业的评析是美术设计教学中特殊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注重“比较”的方法作用??根据教学相关阶段的内容与要求??启发引导学生对作品中呈现出的不同表现方法、视觉效果、潜在优势等进行认识和思考。 四??总结评价 总结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教学总结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应避免以作业效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代之以注重学生发展能力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使每一阶段的教学总结和评价都能够实际地起到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和推进下一步教学的目的。
七、 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 3课时 课题 1. 光与色彩 2. 太阳光的组成 3.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定义及特点 3
色彩基础知识
蒋春良
6课时 色彩的混合1. 2. 3. 4. 5. 6. 加法混合 减法混合 中性混合 原色、间色、复色 十二色相环 明度推移、纯度推移、色相推移 平本面要构素成的基
色彩对比4课时 1、 明度对比 2、 色相对比 3、 纯度对比 4、 冷暖对比 1、 孟塞尔色立体 2、 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 3、 日本色彩研究会色立体 1、 色彩及心理 2、 色彩的情感 3、 色彩的联想 4、 色彩的轻重 5、 色彩的冷暖 6、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7、 色彩的喜恶 8、 配色 9、 色彩的象征性 10、 色彩的民族性 1、 色彩的正负形 2、 色调与配色的统调 3、 配色的平衡与轻重 4、 配色的韵律 5、 色彩的面积、形状、位置 1、 平面构成中的概念要素 2、 平面构成中的视觉要素 3、 平面构成中的形象 1、 基本行 2、 基本行的重复 3、 重复的分类 6课时 色彩体系12课时 色彩及心理6课时 色彩构成5课时 2课时 重复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