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有限公司
2018年度有害生物防制总结报告
(LC-Ⅳ-F-023)
首先,十分感谢贵公司一直以来给予XXX环保有限公司的信任与支持!感谢贵公司各部门对我们工作的积极配合!为更好地做好虫害控制工作,我们现将2018年度的整体服务情况总结回顾,以便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工作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工作,使双方合作更加紧密,使我们的虫害控制工作做得更好。争取在明年的有害生物防制工作中更加全面,达至满意! 一、鼠类防制:
1、防制设施情况汇报: 1.1诱饵站:
在厂区建筑的外墙边设置1-8、9-22、23-32、33-46、47-52、53-68、69-80、88-138号防鼠诱饵站,总计133个诱饵站。(其中81-86诱饵盒位置预留,暂未安装) 1.2捕鼠板:
在厂房建筑内部仓库区域、化学品库等设置了捕鼠板, 共计50块捕鼠板。(原料库15块,编号A1-A15)(包材库14块,编号A16-A29)(化学品库21块,编号C1-C21)。(1月至9月共用库房共放置49块粘鼠板,9月厂区重新调整常、低温库房使用区域,常温区域现放置50块粘鼠板) 1.3捕鼠器:
在厂房主要出入口门的内外两侧及仓库设置了A1-A227号机械式捕鼠器。捕鼠器共计227个。(1月至9月库房、暂存库、共用库房等位置共放置248个捕鼠器,9月厂区重新调整常、低温库房使用区域,常温区域现放置227个捕鼠器) 2、防制设施维护情况汇报:
2.1诱饵站:按照合同约定频率及每月服务计划定期对诱饵站进行检查、更换诱饵、清洁和记录;
2.2捕鼠板:按照合同约定频率及每月服务计划定期对捕鼠板进行检查、更换捕鼠板、维护捕鼠板防护罩、清洁和记录;
6 / 6
2.3捕鼠器:按照合同约定频率及每月服务计划定期对捕鼠器进行检查、维护、清洁和记录; 3、鼠类防制常规服务情况汇报:
3.1每次服务均对厂区内及外围进行检查,对发现鼠类迹象和可能引起鼠类隐患的地方进行记录,并在服务报告中向厂方提出建议; 3.2外环境,尤其是厂房建筑外围,持续鼠迹及鼠洞的检查,并结合诱饵站取食情况,通过建议改造外环境,综合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外环境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测以及控制,以降低外围鼠类密度; 3.3室内,持续加强对防鼠结构以及防鼠设施的检查,及时发现建筑结构上的防鼠漏洞,及时向客户进行信息反馈,给予专业防鼠建议;力求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完善防鼠结构以及防鼠设施的建设,以达到害鼠控制的理想效果;
3.4对于服务中发现捕获鼠类的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并将鼠类带离工厂进行安全处理。
4、鼠类防制趋势分析及情况说明: 4.1诱饵站:
本年度诱饵站共发生111次诱饵取食情况,具体数据统计、趋势分析及情况说明详见《鼠类趋势分析》。 4.2捕鼠板:
本年度捕鼠板未发现捕获鼠类情况,故不做分析,数据统计见《鼠类趋势分析》。
捕鼠板未出现捕获鼠类情况表明,室内的鼠类控制在通过我司服务人员对防鼠设施的检查与维护,及时发现建筑结构上的防鼠漏洞,在季节性提前预警,并得到贵司的大力配合下,室内鼠类控制状况良好。
4.3捕鼠器:
本年度共发现2次捕鼠器捕获鼠类情况,共捕获鼠类2只。分别出现在:
9月19日一期成品库A46号捕鼠器捕获一只鼩鼱,(食虫目鼩鼱科,靠吃蚯蚓、昆虫等为生),初步判断鼩鼱由库房门进入库房;成品库进出货频繁,门户长时间开启,鼩鼱有进入室内的风险。
6 / 6
月25日,纯甄卸货通道旁的叉车间A114号捕鼠器捕获黄胸鼠一只,叉车间门户长时间开启,夜间鼠类易侵入室内。
12月23日,一期辅料暂存库的A211号捕鼠器捕获小家鼠一只,已将鼠尸带离厂区处理;对小家鼠的来源进行追踪,携带进入室内的可能性大。之前辅料库送入一批建筑钢梁并放置在库房内,员工反馈从放置区窜出一只老鼠,之后数日监控抓捕小家鼠一只 具体数据统计、趋势分析及情况说明详见《鼠类趋势分析》。 5、鼠类防制小结及建议:
5.1通过本年度鼠类趋势分析及结合鼠类习性可见,厂区内存在鼠类活动,主要发生在2个时期,5、6月份多雨时期,9-11月份秋末冬初时期。在这两个阶段,建议贵司要更加关注鼠类的危害。
5.2建议贵司及时关闭门户,及时放置挡鼠板,并对发现的鼠类漏洞及时进行修缮。 二、飞虫(蚊蝇)防制: 1、防制设施情况汇报:
在厂房内部及各主要出入口门附近放置A1-A82号粘捕式灭蝇灯,共计82台粘捕式灭蝇灯.
2、防制设施维护情况汇报:
室内灭蝇灯:按照合同约定频率及每月服务计划定期对室内灭蝇灯进行检查、维护、清洁、记录和数据统计;对存在灯管不亮的情况及时进行检修,对存在损坏的零部件及时进行更换。 3、飞虫(蚊蝇)防制常规服务情况汇报:
3.1定期对工厂建筑外围、绿化带、垃圾站进行滞留喷洒。 3.2定期对工厂厂房周边绿化带内安装的诱蝇笼进行检查清洁,并补充、更换诱蝇二料。
3.2外环境,尤其是绿化带,加强监测力度,及时掌握飞虫种群趋势,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物理、生物或者化学手段进行控制,务求把飞虫密度降低到不足为害;
3.3室内,持续加强对灭蝇灯等飞虫控制设施的检查和处理,以达到持效控制的效果;同时,继续加强对防虫结构以及防虫设施的检
6 /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