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语文】上海市闵行区九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联考七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6 15:42: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故选:C 答案:

(1)赠送、指白居易. (2)C. 参考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3.(9分)(2016秋?闵行区期末)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本语段选自课文 《核舟记》 ,作者是 明末 (朝代)的魏学洢。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各具形态 具:具有 ②曾不盈寸 盈:满 ..(3)翻译句子。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4)本文突出了核舟体积之小和雕刻内容之多,其目的是 突出雕刻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 【分析】译文: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

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解答】(1)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只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即可.

(2)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具:具有. ②句意为: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盈:满.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简:通“拣”,挑选;句意为: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本文突出了核舟体积之小和雕刻内容之多,其目的是突出雕刻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答案:

(1)《核舟记》 明末 (2)①具:具有②盈:满

(3)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4)突出雕刻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点评】词义积累: 分

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 必以分人(分配,分给)

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 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

4.(6分)(2016秋?闵行区期末)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伊犁凿井

伊犁①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②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③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须修绠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不谬也。 .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伊犁:今新疆境内。②佐领:清朝官名。③苟:如果 ④绠:绳子。⑤雍州:古洲名,今甘肃、新疆一带。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故草木不生 所以 ②果具得泉 得到 .(2)翻译句子。

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因由的.要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 【分析】参考译文:

伊犁(在今新疆)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取水.一位将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于是(他)拔掉树木,在靠近树根处往下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是取水需要长绳罢了.才了解古时称雍州土层厚水在地下深处,明白透彻的样子一点不错.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故:所以; ②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得:得到.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

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苟:如果;安:怎么.句子翻译为: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文章讲述的是树木之所以能生长,是因其地下有水,所以拔树后树根处可以挖成水井.说明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因由的.要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答案:

(1)①所以②得到

(2)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

(3)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因由的.要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点评】故

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余虽愚(所以,因此)

二.现代文阅读

5.(12分)(2016秋?闵行区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下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②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③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

【初中语文】上海市闵行区九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联考七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2d3v3zqhf5136q5t3t485bn78ar7y00cjg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