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严”:工作上严密、态度上严肃、标准上严格、行为上严谨。 3)“查”:查现场设备运行状况,查职工安全思想动态,查安全生产中各种不安全因素。
4)“准”:个人工作有标准,作业行为有准则。
5)“细”:安全责任制上详细、规章制度上严细、操作标准上精细。 6)“防”:强化超前防范意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不安全因素,在班组安全活动中构筑起自保互保的安全防线。
7)“全”:坚持全面预控及管理,针对人与设备、人与环境、环境与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与预控,处理好三者与事故产生的关联,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8)“实”:将安全预控措施落实到实处,将生产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个人。 9)“快”:对上级关于安全工作的指导精神传达要快;发现隐患整改要快;对违章人员制止、批评、教育要快;安全生产情况上报要快。 10)“多”:安全生产活动中,要多一些查看、多一项措施、多一处预防、多一点提醒;
交接班时要做到“三交清”,并坚持“四不交接”: 交班时要做到“三交清”,即:口头交、书面交、现场交;
交接班时应坚持“四不交接”,即: 1)为下一班的准备工作未做好不交接;
2)当班发生异常现象或设备有故障未处理好或记录交待不清不交接; 3)清洁工作未按规定范围和要求做,不交接; 4)上级命令通知意图不清楚不交接; 下班离岗前应进行的“八查”: 1)开关(电闸)要接下或断开; 2)门窗要关严上锁;
3)热源处不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4)易燃易爆物品不得超量存放,要注意通风良好; 5)怕光照、雨淋的物品要遮盖挡好; 6)各种用具要清点后收齐放好; 7)火种要妥善处理好; 8)未完成工作要交底并纪录好; 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现象:
1)进入生产现场不按规定着装。 2)进入生产现场不戴上岗证。
3)操作不认真,发生操作漏项或操作不该操作的设备。 4)在禁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 5)无驾驶执照人员开车,酒后开车。 6)违章强行超车。
7)出车前不作车况检查或车况有问题没有处理好自行开车。 8)不按指定地点停放车辆。 安全行为的养成 6S行为的养成
6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因其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因此简称为“6S”。 1S——整理
定义: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对“不要”的东西进行处理。 目的:腾出空间,提高生产效率。防治误用,误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1、对个人的工作场所(范围)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地方; 2、制定“要”与“不要”的判别基准;
3、清除不需要的物品; 4、制定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5、调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 6、每日自我检查。
? 因为不整理而发生的浪费: ①、空间的浪费;
②、使用的棚架、料箱、工具柜等的浪费; ③、零件或产品变旧而不能使用的浪费; ④、放置处变得窄小;
⑤、连不要的东西也要管理的浪费; ⑥、库存管理或盘点时间的浪费。 2S——整顿
定义:要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识。
目的:排除寻找的浪费。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工作场所一目了然。 1、彻底地进行整理;
2、确定物品放置场所、方法并标识; 3、划线定位。 ? 重点:
①、整顿要做到任何人,特别是新员工或其他部门都能立即取出所需要的东西;
②、对于放置处与被放置物,要能立即取出使用。使用后要能容易归位,
如果没有归位或误放应能马上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