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 课案44《12.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编制人:审核: 课时1 使用时间:2014-6-4 领导签字:
一·探究
探究点一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元代大学者许衡有一天外出,因为天气炎热,感到口渴难忍,而路边恰好有一排梨树,同行的人纷纷去摘梨,唯独许衡不为所动。“何不摘梨解渴呢?”有人问许衡。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说:“世道这样乱,梨树的主人是谁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的顾忌吗?”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1.谈谈你对“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理解。
2.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许衡为什么会作出上述选择?
探究点二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及影响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因素
观察漫画《抉择》,合作探究回答:
1.漫画中的医生正面临什么抉择?这体现出个人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中的什么特点?
2.假如你是该医生,应怎样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二·知识网络结构
- 1 -
三·考点诠释
考点1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具备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具体情形。
【例题1】右面漫画体现的哲理是( )。
①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②个人只有在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指导人们行动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2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
①从不同阶级的角度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从个人角度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由于立足点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就要求我们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价值冲突。
①人们的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会不同。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
(3)价值冲突的评价标准。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①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因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②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主进行民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 2 -
课时练习二十四
1.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 ②这些花儿很漂亮 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④这些水果真香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右图的漫画主要告诫我们( ) A.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互“关照” 3.下列有关价值判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价值判断是对事物自身的性质所作出的判断 B.价值判断没有正误之分
C.价值判断表达的是人的主观喜好
D.价值判断是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4.几十年前,人们常说要勤俭节约,一分钱掰两半花。现在我们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念,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这表明(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会推动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价值观具有历史性
③旧的价值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④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 ) A.未来社会的价值观 B.取消个人利益的价值观
C.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价值观 D.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人的价值观
6.关于农民贷款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在微博中说:“有的地方很有意思,比如规定几不贷:家
里有赌博的不贷,家里有吸毒的不贷,家里有人犯刑事犯罪的也不贷,必须讲信用、守法,真正勤劳的农民给贷。”这种贷与不贷,表明( ) A.价值观都是人生的正确向导 B.实践与价值选择是密切相关的
C.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索取 D.一切实践都是人民群众的实践
7.从哲学的角度看,漫画《输液》体现了( )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3 -
C.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8.一名儿童滑冰不慎落入水中,有人和求救者讲价钱,给钱才救人;有人奋不顾身地跳入冰冷的水中,将儿童救出后悄然离开。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 )
①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9.截至2011年9月10日,云南省的干旱已造成全省9个州市66个县(市、区) 849.7万人受灾,300万人、15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局部地区发生秋冬春连旱的可能性较大,抗旱救灾形势不容乐观。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国家各部委给予大力支持,安排3000万元特大抗旱补助资金。要求各级相关部门要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投入到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中去;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麻痹,不懈怠,坚决打好这场抗旱救灾的硬仗,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党和国家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生活的道理。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