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7 2:40: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教版(2014—2015)学年下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1 文言文两则 2课时

主备教师: 复备: 审核人: 第一课时 《学奕》

《学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 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 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 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资料准备: 一、词语解释及翻译 二、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2、弈秋: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叫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潜心研究,终于成为当时的第一高手,人们不知道他姓什么,因为古代围棋 他是因下围棋而出名的,所以人们都叫他弈秋。这“弈”在古代是专指围棋的意思,今天的意思起了变化,成了动词,意思是“下”棋,可见事物是随着历史而变迁的。

预习案

方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1

一、 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试着按照句意读出节奏。 二、 找出不懂的字词,思考其意思,翻译课文。 三、 了解背景。 四、 提出探讨问题。

探究案

方法指导: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2、互相质疑,大胆发言。 (一) 检测预习:

1、 写出翻译。

2、 检查朗读,互相评价,纠正字音。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词语意思,翻译文言文。特别是以下词语: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 弈秋: 通国: 之: 善: 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使: 诲: 其: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 之: 鸿鹄: 至: 思: 援: 缴: 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与之”的“之”: 俱: 弗若: 矣: 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 其: 与: 曰: 非: 然: 也: 二、知识链接 1、介绍《孟子》。

2

2、介绍弈秋。 三、学生质疑释疑 1、分层。

2、为什么开头要介绍弈秋的成就?

3、学棋的两人态度有什么差别?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4、写学弈两人运用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5、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你想对这两个人分别说什么?6、为什么说学不好不是智力问题? 7、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反复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测评案

方法指导:审题、自主完成。 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国: 诲: 鸿鹄:

援: 俱: 弗: 为: 然:

二、写出“之”或“其”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

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4、其.一人专心致志。( ) 5、为是其.

智弗若与?( )

3

三、下列语句停顿错误的是( )

A、通国之/善弈者也 B、一人/虽/听之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虽/与之/俱学 四、1、翻译句子

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⑵惟弈秋之为听:

⑶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⑸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五、这个故事中,两个学生对待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 ),后一个( ),我懂得了

( )。 六、《学弈》选自《 》。

第二课时《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资料准备: 一、词语解释及翻译 二、知识链接

1、《列子》一书的作者是列御寇。据传,列御寇是周朝,道家学派的早期人物。《列子》原书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列子》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列子》一书属于道家学派,书中散布了唯心主义,但也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4

搜索更多关于: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的文档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2fts1c30541z4h1ryu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