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4—2015)学年下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1 文言文两则 2课时
主备教师: 复备: 审核人: 第一课时 《学奕》
《学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 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 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 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资料准备: 一、词语解释及翻译 二、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2、弈秋: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叫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潜心研究,终于成为当时的第一高手,人们不知道他姓什么,因为古代围棋 他是因下围棋而出名的,所以人们都叫他弈秋。这“弈”在古代是专指围棋的意思,今天的意思起了变化,成了动词,意思是“下”棋,可见事物是随着历史而变迁的。
预习案
方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1
一、 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试着按照句意读出节奏。 二、 找出不懂的字词,思考其意思,翻译课文。 三、 了解背景。 四、 提出探讨问题。
探究案
方法指导: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2、互相质疑,大胆发言。 (一) 检测预习:
1、 写出翻译。
2、 检查朗读,互相评价,纠正字音。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词语意思,翻译文言文。特别是以下词语: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 弈秋: 通国: 之: 善: 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使: 诲: 其: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 之: 鸿鹄: 至: 思: 援: 缴: 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与之”的“之”: 俱: 弗若: 矣: 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 其: 与: 曰: 非: 然: 也: 二、知识链接 1、介绍《孟子》。
2
2、介绍弈秋。 三、学生质疑释疑 1、分层。
2、为什么开头要介绍弈秋的成就?
3、学棋的两人态度有什么差别?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4、写学弈两人运用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5、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你想对这两个人分别说什么?6、为什么说学不好不是智力问题? 7、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反复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测评案
方法指导:审题、自主完成。 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国: 诲: 鸿鹄:
援: 俱: 弗: 为: 然:
二、写出“之”或“其”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
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4、其.一人专心致志。( ) 5、为是其.
智弗若与?( )
3
)
三、下列语句停顿错误的是( )
A、通国之/善弈者也 B、一人/虽/听之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虽/与之/俱学 四、1、翻译句子
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⑵惟弈秋之为听:
⑶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⑸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五、这个故事中,两个学生对待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 ),后一个( ),我懂得了
( )。 六、《学弈》选自《 》。
第二课时《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资料准备: 一、词语解释及翻译 二、知识链接
1、《列子》一书的作者是列御寇。据传,列御寇是周朝,道家学派的早期人物。《列子》原书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列子》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列子》一书属于道家学派,书中散布了唯心主义,但也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