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宿舍一栋楼下 平价的印社
调节方式基本上不起作用。 F
7. 反馈控制就是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抑制。 F
8. 负反馈是不可逆的、不断增强的过程,直到整个过程迅速完成为止。 F
9. 体液调节可成为神经反射弧传出途径的中间环节,形成神经-体液调节。 T 10.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是反射弧。 T 11. 细胞的兴奋性与阈值呈正变关系。 F 12.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数值等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F 13. 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F 14. 动作电位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传导时,其幅度随传导距离逐渐减小。 F 15. 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F 16. 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钙离子被肌浆网膜上的钙泵转运回肌浆网中。 T 17. 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是电压依从式离子通道。 F 18. 肌肉收缩时肌原纤维缩短,是由于肌丝本身缩短或卷曲造成的。 F 19. 静息电位的大小完全等于K+的平衡电位。 F 20. 终板电位类似于局部兴奋电反应的性质。 T 21. 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期是Na+内流所形成的平衡电位,此时细胞内外Na+浓度相等。 F 22. 若肌肉产生的每个新的收缩均落在前一次收缩波的舒张期中,则可形成完全强直收缩。 F
13
男生宿舍一栋楼下 平价的印社
23. 完全强直收缩时,其机械收缩波相互融合,动作电位也完全融合。 F 24. CO2是以单纯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物质。 T 25. 通道转运是易化扩散方式,也属于被动转运。 T 26. K+逆电-化学梯度的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主动转运。 T 27. 小肠粘膜吸收葡萄糖是通过原发性主动转运方式实现的。 F 28. 动作电位变化过程中,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30mv时称反极化。 T 29. 细胞处于安静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跨膜电位状态称为极化。 T 30. 锋电位属于动作电位。 T 31. 血浆中出现大量血红蛋白,提示血液运氧能力增强。 F 32. 血液凝固的实质为血细胞凝聚成团。 F 33. 决定血型的因素是血细胞膜表面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T 34. 从末接受过他人血液的Rh阴性者,首次接受Rh阳性供血者血液,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T 35.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的多少有关,而与溶质的化学性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无关。 T 36. 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强,说明其脆性越大。 F 37. 1.9%的尿素溶液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 F 38. 任何人的血清中不含同自身红细胞凝血原相对应的凝
14
男生宿舍一栋楼下 平价的印社
集素。 T 39. 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的血液一定是A型。 F 40. 同型血之间进行输血不需做血型交叉配血试验。 F 41. 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的维持有赖血浆胶体渗透压。 T 42. 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缺铁性贫血。 F 43. 使血沉加快的决定因素在红细胞本身,而不在血浆的变化。 F 44. 窦房结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都是由于钠通道大量开放,Na迅速内流所形成的。 F 45.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期是由K+内流和Ca2+外流形成的。 F 46.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传导较慢,有一定的时间延搁,可使心室收缩前充盈量增加,有利于射血。 T 47. 心肌的收缩不依赖于胞外Ca2+的存在。 F 48. 在心动周期中,心房收缩,房内压升高,使得房室瓣开启,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 F 49. 心房与心室的收缩是同时进行的。 F 50. 在一般情况下,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T 51. 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或胸腔大静脉的血压。 T 52. 真毛细血管的管壁薄,血流缓慢,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T 53.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管和心脏的变化是相同的。 F 54. 心脏的节律性活动是由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发放
15
男生宿舍一栋楼下 平价的印社
的节律性冲动引起的。 F 55. 心房肌或心室肌能成为“机能上的合胞体”,其原因是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连接。 T 56. 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代偿性间歇,是由于窦房结少发放了一次节律性冲动。 F 57. 当全身小动脉广泛收缩时,使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该收缩压的升高更为明显。 F 58. 从事长时间站立性工作的人,应不时活动双下肢,以加快下肢的静脉回流。 T 59.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它和呼吸中枢一道被称为“生命中枢。” T 60.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属机体中典型的负反馈调节。 T 61.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与心室肌泵血的能力成正变关系。 F 62. 每分钟由两侧心室共同射出的血量称每分输出量。 F 63. 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所以心率越快,心输出量越大。 F 64. 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α受体,使心跳加快加强。 F 65.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可反映心室泵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 T 66. 心室前负荷变化对搏出量的调节属于自身调节。 T 67. 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T 68. 由窦房结以外的其他自律细胞控制心脏活动的节律,称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