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选3份合集)2020届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9 13:45: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3H2?2NH3+92kJ B.生成1molNH3,反应放热92kJ

C.b曲线代表使用了催化剂,其H2的转化率高于a曲线 D.加入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未标出物质的状态,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 (g)+3H2(g) ?2NH3 (g) △H= -92kJ/mol,故A错误; B.从图中得出生成2 mol NH3时,反应放热92kJ,故B错误;

C.催化剂可以同等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会改变,转化率也不变,故C错误;

D. 加入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所以加催化剂不会改变平衡常数,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

易误选C,注意催化剂只能改变速率,而且是同等程度的改变,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的限度,转化率不变。 10.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2SO4溶液,溶液中不存在H2SO4分子,但存在HSO4

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1NA

B.Na2SO4溶液中:c(Na+)=2c(SO42-)>c(H+)=2c(OH-) C.向稀硫酸中逐滴滴加浓硫酸,溶液中

cD.NaHSO4不是弱电解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常温下pH=2 的H2SO4 溶液,溶液中不存在H2SO4 分子,但存在HSO4 离子,说明硫酸的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

-cSO42-4???HSO?减小

-【详解】

A. 由pH=2可得c(H?)?0.01mol/L,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1NA ,故A正确;

B. Na2SO4=2Na? SO4 ,硫酸根有一部分水解成硫酸氢根,c(Na+)>2c(SO42-),根据电荷守恒式可知,c(OH-) >c(H+),所以应该为c(Na+)>2c(SO42-)>c(OH-) >c(H+),故B错误;

?c(H?)gc(SO2?4)C.据已知可知Ka(HSO)? c(H) 会增大,所以,当向稀硫酸中逐滴滴加浓硫酸?c(HSO4)?4?c(SO24)减小,故C正确; c(HSO?)4?2?D. NaHSO4属于盐,完全电离,故不是弱电解质,D正确; 故答案为:B。

1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存在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并静置后,溶液颜色变浅

B.反应CO(g)+NO2(g)?CO2(g)+NO(g)+Q,Q>0,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C.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

D.合成氨反应中,为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采用高温加热的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s)后,硝酸银与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化银沉淀,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 反应CO(g)+NO2(g)?CO2(g)+NO(g)+Q,Q>0,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C. 增大氯离子的浓度,平衡Cl2+H2O=H++Cl-+HClO逆向移动使得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D. 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逆向移动,原料的转化率减小,不能通过升高温度提高原料的转化率,故D选; 正确答案是D。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衡移动原理,明确平衡移动原理内涵及适用范围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改变条件时不影响平衡移动的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溶解度:Na2CO3

C.沸点:C2H5SH

A.碳酸钠的溶解度应该大于碳酸氢钠,实际碳酸氢钠在含钠化合物中属于溶解度相对很小的物质。选项A错误。

B.同周期由左向右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稳定性应该是:HCl>PH3。选项B错误。 C.C2H5OH分子中有羟基,可以形成分子间的氢键,从而提高物质的沸点。选项C正确。

D.同周期由左向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所以碱性应该是:LiOH>Be(OH)2。选项D错误。 【点睛】

解决此类问题,一个是要熟悉各种常见的规律,比如元素周期律等;另外还要注意到一些反常的规律。例如:本题的选项A,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一般碳酸盐比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碳酸钙难溶,而碳酸氢钙可溶,但是碳酸钠却比碳酸氢钠溶解度大。此外,比如,碱金属由上向下单质密度增大,但是钾反常等等。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疫苗因未冷藏储运而失效,与蛋白质变性有关 B.天然气既是高效清洁的化石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C.“中国天眼”的镜片材料为SiC,属于新型有机非金属材料 D.港珠澳大桥水下钢柱镶铝块防腐的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温度过高蛋白质会发生变性,故A正确;

B.天然气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清洁燃料,利用天然气可以合成二甲醚等有机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故B正确;

C.碳化硅是非金属化合物,且为无机物,碳化硅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 D.铝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铝作负极被氧化,防腐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4.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Cu(NO3)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的混合溶液 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Na2A和NaB溶液的pH 加热浸透了石蜡油的碎瓷片,产生的气阴极上先析出铜 金属活动性:Mg>Cu B Na2A溶液的pH较大 酸性KMnO4溶液紫酸性:H2A

D.D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 Fe粒分别投入0.1 mol/L的稀硝酸和 10.0 mol/L 的浓硝酸中 A.A 【答案】A 【解析】 【分析】

B.B

A、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弱;

B、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NaHA和NaB溶液的pH大小才能判断H2A与HB的酸性强弱; C、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有烯烃生成,不能确定是否有乙烯生成; D、不同的反应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详解】

A项、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阴极上先析出铜说明氧化性:Cu2+>Mg2+。则还原性:镁强于铜,故A正确;

B项、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Na2A和NaB溶液的pH,Na2A溶液的pH较大,说明A2—水解程度大于B—,酸性HA—

C项、加热浸透了石蜡油的碎瓷片,产生的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有烯烃生成,不能确定是否有乙烯生成,故C错误;

D项、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在浓硝酸中产生钝化现象,两个反应属于不同的反应,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考查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注意常见物质的性质,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是解答关键。

15.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 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2mol/L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的盐溶液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已知:

2NO2+2NaOH=NaNO3+NaNO2+H2O;NO+NO2+2NaOH=2NaNO2+H2O)( ) A.0.2mol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纵观反应始终,容易看出只有两种元素的价态有变化,其一是Cu到Cu(NO3)2,每个Cu升2价,失2

B.0.4mol

C.0.6mol

D.0.8mol

51.2g51.2gCu共失电子×2=1.6mol,个电子;另一个是HNO3到NaNO2,每个N降2价,得2个电子。

64g/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铜失去的电子等于HNO3到NaNO2得到的电子,所以溶液中n(NaNO2)==0.8mol,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溶液为NaNO3、NaNO2混合溶液,根据钠离子守恒有n(NaNO3)+n(NaNO2)=n(Na+),所以溶液中n(NaNO3)=n(Na+)-n(NaNO2)=0.5L×2mol/L-0.8mol=0.2mol,故选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ClO2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逐渐用来取代Cl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已知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11℃时液化成红棕色液体。

(1)某研究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备少量ClO2(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冰水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NaOH溶液的主要作用为吸收反应产生的Cl2,其吸收液可用于制取漂白液,该吸收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NaClO3和HCl为原料制备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lO2水溶液滴加到KI溶液中,溶液变棕黄;再向其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到________,证明ClO2具有氧化性。

L?1,某研究小组用下列实验方案测定(3)ClO2在杀菌消毒过程中会产生Cl-,其含量一般控制在0.3-0.5 mg·

长期不放水的自来水管中Cl-的含量:量取10.00 mL的自来水于锥形瓶中,以K2CrO4为指示剂,用0.0001mol·L-1的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上述操作三次,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mL 1 10.24 2 10.02 3 9.98 4 10.00 ①在滴定管中装入AgNO3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 L?1。 ②测得自来水中Cl-的含量为______ mg·

(精选3份合集)2020届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2kcm3fjfx1od1e2lms547le14lopx00wfl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